新医改十年“再出发”: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新华社记者屈婷、赵丹丹、邱冰清、陈聪
医改,一道世界性的难题。2009年,我国启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为近14亿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覆盖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从寻路探径到“有径可寻”,从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不断突破到普惠性、兜底型民生建设相继铺开,新医改正步入“快车道”,向全民健康覆盖大步“再出发”。
居民在福建省三明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内等待办理医保报销手续(2014年12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啃下医改“硬骨头”:让“公立”回归“公益”
同一病种、同一手术、几乎相同的住院天数,在福建三明市沙县医院,两张“椎体成形术”手术患者的住院总清单显示:2012年花了3.7万元,2015年花了3.29万元。
按照当时医疗费用的增长率,手术费不涨已属不易,为何反而少了4000元?答案就在三明医改。
福建省三明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在查看全市医院药品统一采购、配送报表(2014年12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浙江省长兴县夹浦镇卫生院医生在环沉村一户村民家中设立临时巡诊点,为村民进行免费身体检查(2017年8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地处福建中西部山区的三明,在2012年站在了医保“悬崖”边——基金亏损2亿元,财政无力兜底,且全市职工供养比例逐年下降。这样下去不仅医保资金将“穿底”,患者手术费也会“水涨船高”。
“三明医改是被逼出来的。”时任三明深化医改小组组长、现任三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詹积富说。
医药费为何“涨”声不休?原因就在于一个词“回扣”。从2012年开始,三明市医改的“第一刀”挥向“药品加成”。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切断医院与药品的利益链条成为医改突破口。从跨省的“药械阳光采购平台”到严格实行药品“两票制”,改革成效不断显现。
到了2015年,同样的“椎体成形术”,治疗服务费上涨了,而耗材、化验、药品费用下降了,整体花费反而少了4000元,患者负担大大降低。
与此同时,三明市22家公立医院提高了技术劳务价格,并且对院长、医生实行年薪制和绩效考核分配,让医务人员的“阳光收入”大幅增加。以沙县总医院为例,该院2018年医务性收入占比达42.5%,比2012年提高了近一倍。
“收入结构改变了,医院再也不用被人戳脊梁骨说‘把病人当财神’了。”詹积富说,三明医改,就“改”在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医生回归看病本职,药品回归治病功能。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被称为新一轮医改的“硬骨头”。2017年,我国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
截至2018年,各级财政对全国公立医院的直接补助已达2705亿元,占医院总支出的比例达到10.1%。与此同时,29个省份放开了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个性化需求比较强的医疗服务价格,满足了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迈入“深水区”的公立医院改革步伐仍在继续。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说,未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要实现三个“转向”,即从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管理,从投资医院发展建设转向扩大分配,加快破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 三明医改展示最强“砍价”术 一款治癌药降价77%(2019-12-11 10:30:31)
- “全国医改的标杆”是如何打造的?(2019-12-07 13:18:47)
- 三明医改经验将在全国推广(2019-12-07 11:26:12)
- 推广“三明经验” 全面深化医改 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2019-12-05 08:19:45)
- 15项深化医改政策措施出炉 从药品突破确保群众受益(2019-11-30 17:13:42)
- 三明医改见闻:破解“看病贵”是怎么做到的?(2019-11-17 19:56:53)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