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保护,就要“见人见物见生活”

2019-12-05 09:41:30  来源:福建日报
  

  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有利于在非遗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区域内探索整体性保护,这是中国在非遗保护领域的一大创举。

  2017年1月,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获批,成为我省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后的第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日前,我省正式出台《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以下称《总体规划》),提出坚持保护优先、活态传承、整体保护的理念——

  非遗保护离不开“环境”

  闽西客家十番音乐、长汀公嫲吹、闽西汉剧、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万应茶、客家元宵节庆……多姿多彩的客家文化遗产,代表着闽西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山地文化特色。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闽西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侵蚀、挤压,传统街区、村落的整体格局逐渐瓦解,一些依靠口传心授传承的非遗项目正在消失。

  2016年,我省将建设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纳入《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前,保护区内有雕版印刷技艺、石壁客家祭祖习俗等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另有35项省级、177项市级非遗项目;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6名,已建立60个传习中心(所)。

  “建设‘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就要把非遗项目与孕育、滋养它的环境一起保护。”专家强调,闽西客家文化生态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及其人文环境、生态环境互相依存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推动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的重要抓手。《总体规划》覆盖龙岩市的长汀、连城、上杭、武平县和永定区,以及三明市的宁化、清流、明溪县,共计八个县(区)。它的总目标是围绕“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进行设计。

  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合力

  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独特性在于,把文化遗产、环境、人等因素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量。

  据编制专家马建华介绍,《总体规划》以保护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以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和重点区域保护为“三大抓手”,与乡村振兴战略、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文化与旅游融合、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等四个方面的工作形成合力,进行关联性保护。

  在2019—2035年的规划期内,《总体规划》选择了长汀县汀州古城、上杭县临江镇等38个文化遗产密集丰富、存续状况良好的街区、乡镇、村落,作为首批整体保护重点区域。马建华指出,对区域内的各级非遗项目220项、各级非遗传承人76名以及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人文环境进行动态保护。今后陆续进入各级名录的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以及新增的重点区域,也将纳入保护范围。

  他透露,第6部分“保护规划”是整个规划的重点,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等14个子规划。

  省文旅厅非遗处处长苏忠明介绍,《总体规划》严格按照文旅部相关政策要求,并更加强调整体性保护,强化保障措施,通过工作机制保障、政策法规保障、经费保障、人才队伍保障等方面推进规划执行。

  据悉,我省还计划建立省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组建相关专家委员会,培养一批高层次的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才,加快制订各项实施方案,完善各级保护机构,逐年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还非遗以生存的土壤

  非遗产生并繁荣于民间,与当地社会、人文、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由于非遗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空间正发生变化,马建华指出,客观现实要求非遗保护必须关注非遗与周围环境的依存关系,“‘保护规划’重在关联性、整体性保护”。

  “一是项目与项目之间的关联性保护。”他举例,如将客家楹联、家训、族谱、故事、传说、谚语、谜语、童谣等民间文学,曲艺、戏剧等表演艺术,客家祭祖、方言吟诵等活动与客家方言进行关联性保护,既保护客家民间文学、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又科学保护客家方言。

  “二是整体性保护。”他介绍,《总体规划》设立了长汀客家传统音乐、技艺、民俗与名城文化保护片,连城客家传统节庆、传统工艺与古民居文化保护片等共8个客家文化保护片区。对这8大片区,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亦即“见人见物见生活”。

  以重点区域之一的汀州古城为例,不仅要使其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公嫲吹及客家山歌、祭祀、祭祖习俗等非遗项目的传承实践能力明显提高,还要真实、完整地保护汀州古城的历史风貌,发挥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的叠加效应,营造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汀州客家首府文化、红色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文化品牌。

  保护与发展要达到双赢

  通俗地说,文化生态保护区不只是唱歌跳舞,所谓“活态保护”,应是传统生活方式的延续。

  马建华指出,《总体规划》重在展示传播。比如,建立了首批123个传习所(点),今后还将陆续建设新的传习所,并制定“文化交流传播规划”,以世界客属石壁客家祭祖大典等18个重大文化活动,构建高水平的文化交流载体,促进对台对外文化交流,并依托传统节日开展民俗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生态保护区中的不少地方,面临着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如何协调二者关系达到双赢,一直是一大难题。

  文化生态保护区着眼的“文化”,却也是当地百姓的“生活”,要让百姓在保护中受益。马建华指出,《总体规划》重视保护优先、合理利用。比如,建立了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制定了“主要传统工艺项目保护措施”,扶持家庭作坊、农村合作社和“公司+农户”等载体,培育传统工艺知名品牌,促进传统工艺振兴,助力精准扶贫,从而扩大就业、增加群众收入。

  此外,“文化旅游融合规划”还制定了客家民俗、表演艺术、传统工艺、传统饮食、传统中医等五大非遗旅游规划,及8个片区中的红色文化旅游融合规划。

  “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叠加,是闽西客家文化的突出特点。将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同时进行整体性保护,是《总体规划》的一大亮点。由此,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将是未来保护区内的亮丽风景线。”马建华指出,两者的融合延续至今,将为活态传承提供最好的示范。

【责任编辑:徐匆】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