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商家打折招数多,专家教你见招拆招
新华社杭州11月10日电(记者 郑梦雨、王俊禄)随着“双11”临近,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花式减价规则,其中一些优惠套路缺乏诚意,使消费者对这个号称“年度价格最优”的购物节产生倦怠。
“双11”活动分为预热期、专场期、爆发期、返场期等,各阶段不同的游戏规则已经“劝退”了不少网友。“养红包”“盖楼”“预付立减”“付定金打X折”等庞杂的促销规则,让不少网友直呼:“没点奥数功底,都不配过‘双11’了!”
记者在某电商旗舰店看到,一款商品的优惠包含预售、定金、店铺券、随机红包、购物津贴及满减;加购3款商品即有机会1元清空购物车;当天累计实付前十的买家获赠价值2000元的商品等。此外,全民开喵铺、组队盖楼大挑战、拉人赢红包等活动也在考验消费者的“综合运算能力”。
今年首次推出的“双11合伙人”计划,通过完成任务积累能量值的方式换取购物红包,依托社交网络进行“组队”。不少网民近期都收到了邀请其为好友战队助力的链接。有网友表示“钱没分到多少,欠下的人情都快还不起了。”当用户付出了时间、精力乃至人际关系后的“丢失感”多过省钱带来的“获得感”,则会逐渐丧失对平台的信任。
记者从一些商品以往的购买评论中注意到,某些商品早在其他活动中就进行过减价优惠,价格基本与双11当天持平。有些店家甚至会在双11前事先抬高售价,大打“价格迷雾阵”。不实促销让消费者雾里看花,经过优惠叠加后,到手的价格相较于原价并未降低许多。
面对商家打折招数,有关专家教你见招拆招。
选择经营资质齐全、规模大、信誉度高的网店、自营商城和第三方购物平台,选购过程中需擦亮眼睛,货比三家,从“质”“价”中择优。
查询官方信息,在拨打商家客服电话咨询时仔细确认其是否为官方电话。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和弹窗,不轻信抽奖、中奖信息,不轻易将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提供给他人,不泄露手机动态验证码,以免上当受骗。
理性消费,拒绝“限量”“秒杀”等营销噱头,避免冲动消费。通过其他渠道了解所购产品的质量价格情况,关注价格变化,详读优惠规则使用限制条件。可通过保存促销活动的规则及商家作出承诺的截图等方式,避免掉入活动规则的陷阱。
专家同时指出,作为全球商贸盛会,不能只要求消费者练就“火眼金睛”,更需要加强监管和社会共治。
- “双11”:谁在背后“算计”我?(2019-11-11 11:10:49)
- “双11”11岁了,来看看这些成长的变化(2019-11-10 20:40:36)
- 汽车、房子也网上买 “双11”预售再现国人消费力(2019-11-07 08:28:33)
- 市场监管总局:“双11”严禁平台不择手段博眼球(2019-11-06 08:50:09)
- “双11”闽货销售额同比增长超七成 排名全国第六(2017-11-15 08:56:41)
- “双11”法院拍卖11匹马 仅一人参与以起拍价成交(2017-11-13 10:41:22)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