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前在福州第一次领梅花奖
豫剧领军人物李树建带《张伯行》“回家”
李树建在戏剧节活动现场。
福州晚报记者 顾伟 文/摄
12岁学艺,演了45年戏的李树建是当今豫剧界的领军人物、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拿了无数艺术奖项,他最看重的还是26年前在福州领的人生第一个梅花奖。昨晚他主演的豫剧《张伯行》在福建大剧院上演,演出前他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说:“这次我算是带着《张伯行》回家,福州人不可忘了张伯行。”
26年前在榕领奖 未能开唱留遗憾
昨天李树建站在五一广场南侧的福建大剧院门前对记者说:“26年前我好像就是在这儿拿到梅花奖。”
李树建告诉记者:“与我同届获奖的有22朵梅花,豫剧界有两位,另一位是小香玉。那年我在河南省三门峡市豫剧团,开幕式部分梅花奖演员上台开唱,我没轮上。当时我想总有一天要在福州唱大戏,没想到这一等就是26年。”
作为地级市剧团,演员能获梅花奖是件大事,李树建是河南省第一位获梅花奖的男演员,当时三门峡市常务副市长专程陪李树建来榕领奖。李树建住在西湖大酒店,领奖那天特意在酒店理了个发,结果60元的理发费让他心疼了好几天。60元在当时相当于普通人半个月工资。
26年前,第3届中国戏剧节邀请了历届梅花奖获奖演员来福州看戏,面对上百位戏剧名家,当时才31岁的李树建化身粉丝,拿着获奖证书到处请人签名留念,现在这件签有几十位名人的证书已成了无价之宝。
国有剧团与民间剧团 可共同发展
豫剧诞生于河南中原大地,始于明,兴于清。新中国成立后,在以“人民艺术家”常香玉为代表的豫剧人努力下,已与京剧、越剧、评剧、黄梅戏合称中国五大剧种。
作为当今豫剧领军人物,李树建这些年将主要精力放在扶持民间职业剧团上。他说:“圈内人常说豫剧界有十万演员,作为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我现在是带着十万豫剧演员在下盘大棋。”
李树建觉得国有剧团与民间职业剧团要共同发展,可以考虑“一戏三演”。即同台戏在不同场合演出可采取不同方式,“农村演出放一点,城市演出收一点,国外演出舞一点”。“放”就是要提高夸张想象,适合农村观众重热闹的审美习惯;“收”就是要学会含蓄内敛,适合城市观众重体验的审美习惯;“舞”就是在面对海外观众时尽量多使用肢体语言和程式化的表演。
福州人不可忘了 创办鳌峰书院的张伯行
李树建这次参加中国戏剧节的大戏是《张伯行》。他说:“张伯行是河南仪封(今兰考)人,他当过福建巡抚和浙江巡抚,在福州创建过鳌峰书院。该书院曾是福州历史文化的标志和清代福建名人的摇篮,福州人不可忘了他。”
史料记载,张伯行任福建巡抚期间,在鳌峰坊建鳌峰书院,有书舍120间,作为复兴、传播闽学的基地。鳌峰书院设“正谊堂”,取《汉书·董仲舒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之意,以弘扬程朱理学为宗旨,定期从全省择优录取秀才,聘各方名士讲学。康熙皇帝曾为鳌峰书院题写了“三山养秀”匾额,乾隆皇帝写了“澜清学海”横榜。
同治年间,闽浙总督左宗棠率兵入闽,他慕张伯行兴学之风,下令设正谊堂书局(后定名正谊书局),正谊书局算得上是鳌峰书院的拓展。
李树建说:“这次来福州演出,算是我带着《张伯行》回家。剧中主要情节虽发生在江南,但编导还是加了不少张伯行在福州的故事。例如他兴学育才办书院,例如他在福州留下的那段让后人传诵的名言:‘一黍一铢,尽民脂膏。宽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赐;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污。’他在任上始终坚持清正,被誉为‘天下清官第一’。”
- 《张伯行》:与福州结缘的豫剧(2019-11-09 09:40:34)
- 丝弦《大唐魏徵》:以史为鉴 演绎别样名臣(2019-11-09 09:37:09)
- 京剧《陈毅回川》今晚献演中国戏剧节(2019-11-09 08:59:24)
- 河南豫剧院《张伯行》在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上演(2019-11-08 22:22:45)
- 石家庄丝弦剧团原创新编历史剧《大唐魏徵》在福州上演(2019-11-08 22:21:52)
- 福建民间职业剧团首次亮相戏剧节 闽剧《龙台驸马》上演(2019-11-08 12:03:25)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