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作为娘家人,咱啥时候去嫦娥家玩两天?

2019-11-01 11:45:06  来源:国资小新
  

  10月25日至28日,首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据会上发布的消息,我国载人月球探测相关工作正稳步推进,有望在月面建设科学考察站,为人类踏上火星奠定坚实科学与技术基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陈善广在大会上表示,近年来,月球探测被主要航天国家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全球迎来新一轮探月热潮。我国对载人航天后续发展也进行了深入论证和长远谋划,就载人月球探测实施方案开展了多轮深化论证,形成了总体共识和初步方案,目前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据介绍,载人航天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载人月球探测,建立月球基地,开展科学研究,拓展人类活动空间,并为月球以远的载人深空探索不断积累技术和经验,远期目标是实现人类到达火星。

  在载人探月过程中,将通过航天员在月面架设探测设施,获取数据和样品,革新人类对月球形成和演化的认识;利用月球低重力、弱磁场、高真空等特点开展有人参与的物理、化学、天文、地质等多学科研究和原位资源利用,促进基础科学创新与发展;探索人在月球的生存能力、方式和基础生命科学问题,逐步构建月面密闭生活环境,为人类向深空走得更远打下基础。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千百年来,从诗词歌赋,到神话传说,中国人对月亮的好奇与想象从未停止过。然而,人们对“月亮”的向往绝非仅停留在风花雪月里,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中国人正在一步步叩响这位“邻居”的大门。

  今天,伴随着“我国载人月球探测相关工作正稳步推进,有望在月面建设科学考察站”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中国人的“探月之旅”。

  广寒期盼故乡人,国人何时能登月?

  我国一批专家学者,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跟踪国外动向,把探月作为深空探测的起点进行论证。

  1994年,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开展探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初步分析和论证。有人提出发射一颗简易探月卫星的方案,但囿于国家经济实力和航天基础实力,计划并未启动。然而,科学家们探测月球的希望之火并没有熄灭。

  栾恩杰、孙家栋、欧阳自远三人组成了探月“铁三角”。他们多次参加有关探月的研究讨论,认为我国开展探月的条件业已成熟。

  不久,在时任国家“863”计划航空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闵桂荣院士的倡议下,“863探月课题组”成立。1995年,欧阳自远等专家编制了一份较为完整的探月可行性报告,提出了研制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的方案设想。

  1997年4月,3位中科院院士杨嘉墀、王大珩、陈芳允以“863”计划的名义发表了《我国月球探测技术发展的建议》。大家逐渐达成共识,按照国家目前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可以研究月球探测的问题了。

  几经酝酿,2000年11月22日,中国政府首次发布《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提出: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预先研究。这是中国航天首次向世界宣告进军深空探测领域。

  2004年1月23日,农历大年初二,温家宝总理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全面启动。随后不久,帅印落定,“铁三角”分别担任工程总指挥、总设计师、首席科学家。

  “地球耕耘六万载,嫦娥思乡五千年。残壁遗训催思奋,虚度花甲无滋味。”探月工程获批准后,栾恩杰当即写下这首诗。

  千禧年之后,老伴魏素萍感觉到了孙家栋的变化。有时是半夜,有时是凌晨,醒来发现床上的老头不见了,细听房间没有一丝动静,老伴吓得大叫。

  “你睡你的,别大惊小怪。”孙家栋的声音从窗边传来。原来,孙家栋夜里醒来,看到窗外的月亮,会不由自主地走过去端详,心里默默琢磨探月工程总体技术方案。“中国人何时能上到月亮上?”

  婵娟从此不寂寞,广寒期盼故乡人。

【责任编辑:伊宁倩】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