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探索林业金融创新 林地这样“变现”
《人民日报》(2019年09月01日 01版)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中村乡的山头一片绿意盎然。郁郁葱葱之中,米洋村村民陈勇世在自家竹山上干得正起劲。中村乡是小有名气的竹乡,陈勇世一家70余亩竹山,是保障生计的钱袋子。
顶着日头,陈勇世与妻子来到竹山忙碌。“现在,正是竹林施肥除草的季节。养护得好不好,关系到冬笋甚至来年春笋的产量。”他说。
让陈勇世为之忙碌的竹山,两年前却曾让他陷入两难。“都说靠山吃山,可在以前,竹山的基础条件很差。不利用,可惜了自家这几十亩山地;想利用,手头又没有余钱做投入。”
变化发生在2017年。“村里的合作社告诉我,现在自家的竹山也能申请低息贷款了。”陈勇世说,“福林贷,带福来”的宣传标语让他印象深刻。
陈勇世口中的“福林贷”,正是三明市创新推出的林业金融普惠产品。
“之前,由于林业资产评估难、监管难、处置难,金融机构想贷却不敢贷,广大林农需要贷款却贷不到。”三明市林业局局长刘小彦说。创新模式下,由村委会牵头设立村级合作社,贷款林农按一定比例交缴保证金。贷款时,合作社提供担保,林农则以林业资产作为反担保。
“打开资源变资本的通道,关键在于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刘小彦认为,村级合作社熟悉林地资产与贷款人情况,在源头把关;正反担保机制为金融机构提供双重保障。
“简单,快速,便捷!”顺利拿到10万元贷款的陈勇世这样评价,“以前贷款,至少需要两个担保人,手续还十分繁琐。这次通过合作社,提供林权证等材料,不到3天就拿到了资金。”
立足普惠性原则,“福林贷”的贷款月利率由传统的8.7‰降至5.9‰,如果用于林业生产,每年还可再享受3%的贴息。
“拿到贷款,唠叨了好几年的机耕路终于有钱修了。”陈勇世说,“以前挖笋肩背手提,产季要雇五六个人,每天不过百来斤;现在农用三轮车开到了竹山上,一车运下来就是近2000斤,人力也少了一半。去年一年,家里就收了5万多斤鲜笋。”
林地“变现”、绿里淘金,如陈勇世一样,越来越多的林农享受到创新红利。截至今年3月底,三明“福林贷”已授信13.6亿元,实际放贷11.6亿元,惠及1403个村、10942户林农。
“除了‘福林贷’,我们还创新了林权按揭贷款、林权支贷宝等多种产品,进一步促进林业发展、生态保护与林农增收的多方共赢。”刘小彦表示,受益于一系列金融创新,绿水青山正加快迸发出产业活力。2018年,三明市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1074亿元。(记者 钟自炜)
- 初心似锦照红船 之江潮起再扬帆——浙江续写70载砥砺奋进壮丽篇章(2019-08-18 08:21:14)
- 福建:林业碳汇,期待激活市场流动性(2019-08-17 10:30:37)
- 福建省林业局确保边督边改成效经得起检验(2019-08-12 08:36:59)
- 内蒙古守望相助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2019-08-07 13:00:23)
- 云南:兴边富民七十年(2019-08-02 11:37:06)
- 抱好“金娃娃”,蕉城有办法(2019-07-31 11:05:19)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