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携手增殖放流第5年 622万尾鱼苗流入大海
增殖放流在厦金海域中线上展开。(记者张奇辉摄)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林雯)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昨日上午,厦门和金门联合在厦金海域开展增殖放流。这是两岸携手进行人工增殖放流的第5年,现场投放的水生生物数量创下新高。
两岸联合开展增殖放流已经五年
昨日上午10点半左右,在厦金中线海域211航标附近海区,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和金门水产试验所的放鱼船相聚于此,开启了一年一度的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双方工作人员分别在船上架设软布滑道,黑鲷、黄鳍鲷、花鲈、四指马鲅等海洋鱼类的幼苗顺着滑道被放入大海。在另一艘从福建省大黄鱼之乡宁德直接赶到现场的活水船上,工作人员将塑料软管接入装满鱼苗的氧气舱,随着氧气舱闸门开启,大黄鱼苗就通过这些软管“游”入大海。
据统计,昨日厦门方面共投放黄鳍鲷、黑鲷各5万尾,大黄鱼600万尾,大黄鱼的数量是去年的10倍。金门方面则投放了12万尾黑鲷、花鲈、四指马鲅等鱼类。两岸联合开展增殖放流已经5年,双方在修护与保护海洋资源、改善海域生物群落结构、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方面形成诸多共识。去年金门县水产试验所赠送了千余尾午鱼鱼苗给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进行培育研究,而今年应金门方面的请求,厦门也大幅增加大黄鱼苗的投放量。
今年将组织30多次增殖放流活动
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不仅是恢复渔业资源、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从2003年开始,厦门就持续不断地通过增殖放流提升海域生态环境,总计已有超过30亿尾、14个品种的各类海洋生物幼苗被有计划地放流入海,其中不乏文昌鱼、中华鲎等珍稀珍贵物种。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增殖放流的效果开始逐步显现。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副所长庄宏儒说,近期能够反映海域生态环境好转的现象有两个——一是两岸渔民普遍反映近海捕捞的渔获量明显增多,过去比较罕见的大黄鱼这两年多了起来。二是中华白海豚的百公里遇见率明显回升,这说明厦门海域有丰富的食物来源,使中华白海豚能够在此“安居乐业”。
记者从市海洋发展局获悉,接下来海洋部门还会在今年内组织30多次增殖放流活动。根据农业农村部的安排,今年投放的生物总量将会是往年的2倍多。
- 厦门人工增殖放流鱼虾苗 今年放流虾苗将超3亿尾(2018-09-05 08:34:50)
- 福建增殖放流:为了可持续的蓝色家园(2018-08-17 16:03:05)
- 厦金两地共同放流77万尾鱼苗 连续四年增殖放流(2018-06-08 15:29:28)
- 泉州逐年加大水生生物放流力度 促进可持续利用(2018-06-04 09:56:12)
- 长乐漳港海蚌苗种增殖放流 投放37万粒海蚌苗种(2017-07-28 08:03:27)
- 福州市举办迎新增殖放流活动 放生鱼类近32万尾(2016-12-31 01:53:55)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