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仿古大福船下水 千年技艺期待焕发光彩
刘细秀在施工中(资料照片)。李锟摄
世界最大仿古大福船下水
九年前的承诺,这一天终于兑现!
22日12时23分,伴着震天的炮响和人们的欢呼,仿古大福船“福宁号”在宁德漳湾水密隔舱福船制造基地顺利下水。望着久违的阳光映照着海面,63岁的刘细秀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我造船43年,还从没造过这么大的福船。”出自福船世家的刘细秀是“福宁号”总技术师、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他19岁就跟随父亲在漳湾造船厂当学徒,如今是这门技艺名副其实的“师傅头”。
由他和工匠们共同完成的“福宁号”,长41.6米、宽12米、高26米(含主桅高度),长宽均超过瑞典“哥德堡号”仿古船,是当今世界上可用于航海的长宽最大的木帆船。
蕉城漳湾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明代洪武年间由闽南地区传入,迄今已有650多年历史。2010年,这项技艺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项目保护单位的蕉城区漳湾镇政府曾许下一个承诺:要筹备造一艘仿古大福船。
原本按计划,“福宁号”2018年就会完工,但在去年2月,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当,船身遭遇火灾,仅主体结构得以保留。刘细秀和工人们没有气馁,经过一年的重新修复建造,重燃海上梦想的“福宁号”更显威武气派。
薪火相传 22代从未间断
但,“福宁号”成功下水的风光背后,却是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传承的窘境。这项技艺在闽南濒临失传,仅存漳湾刘氏家族一脉。而刘细秀能成为“师傅头”,不仅因为他是刘氏家族后人,更重要的是自身的领悟和机缘。
当学徒的时候,刘细秀在船舱里捡到一张旧的福船图纸。比一比、画一画,认真研读一些造船设计的图书,就这样,他“偷学”到了画图纸的技术,也更加了解福船制造工艺,很快就脱颖而出。
刘细秀介绍,一艘福船的制造,必须全都手工操作。漳湾的福船船型多样,尤以一种当地称作“三桅透”(三桅三帆)的最具代表性。它的制作过程相当复杂,要经过安竖龙骨、配搭肋骨、钉纵向构件舷板、搭房、做舵等工序,最后桐油灰塞缝、修灰、油漆上画,才算完成全船。
“水密隔舱是福船建造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他口中的水密隔舱起源于唐代,它用隔舱板把船舱分成互不透水的不同舱区,当船舱受损漏水,可将海水限制在局部船舱中,不至于迅速沉没。
千百年来,该技艺被广泛应用于渔船、货船、战船及外交使船,直到18世纪后期,该技艺传到西方,水密隔舱成为现代船舶设计中的重要结构形式,至今仍普遍应用在现代船舶制造中。2008年,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资料记载,传统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由漳湾刘氏家族传承了22代。过去,这是一份荣光。如今,却成为技艺传承濒危的写照。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