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清陶瓷:用创新理念带动行业转型升级
春节期间,闽清县中国瓷天下旅游区一期海丝精灵谷里,每天人潮涌动,一个个独具特色的亲子体验项目,让这个以瓷文化为核心的景区,成为市民出游的热门选择。
从工业用瓷、建筑用瓷延伸到以陶瓷文化打造旅游景区,是闽清县大力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近年来,闽清县向作为传统和优势产业的陶瓷业开出转型良方,通过融合艺术文化增加产品附加值、借力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对接三产延伸陶瓷产业链等有效方式,让老产业萌发出新的增长亮点。2018年,闽清县陶瓷产业累计完成产值99.5亿元,同比增长16.2%,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1%,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
融合艺术文化,增加产品附加值
闽清是陶瓷之乡,陶瓷生产历史可追溯到南宋年间,以电陶、建陶为主要产品的陶瓷产业长期是闽清支柱产业。然而,传统陶瓷产业也面临高污染、高能耗、高资源消耗等压力,亟待转型升级。
行走在闽清县江滨生态公园,两大幅陶瓷壁画让人感受到闽清陶瓷产业新的魅力。这两幅陶瓷壁画分别是长380米、高2.5米的《梅川礼乐图》和长185米、高3.3米的《闽清胜迹图》,壁画中汇聚闽清、尤溪、建阳等多个地区的山水风光,还有513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全部是由高温烧制的陶瓷“绘制”而成。这些陶瓷壁画绝大多数在闽清烧制完成,是闽清工艺陶瓷的形象展示窗口。
相比建材瓷,工艺瓷附加值高,对生态环境影响小,但烧制成本高、应用范围窄,销量难以得到保证。能否让工艺瓷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方面,闽清县鼓励企业投资生产工艺瓷和日用瓷,并给予奖励,引导陶瓷产业增加附加值高的产品类型;另一方面,具有先行意识的企业担当起研发主力军,积极研发平价工艺瓷产品。
在位于闽清县白樟镇的福建欣享悦实业有限公司,“序源堂”产品展厅里一幅幅色彩丰富的陶瓷画十分精美,山水国画、西方油画、摄影照片等都能被生动地还原在薄胎瓷上。
对景德镇手绘瓷深入研究后,公司董事长陈福波决定放弃过去生产的建筑陶瓷产品,选择研制平民化的薄胎瓷画,投入上千万元对生产线进行改造,组建30多人的研发团队,专门创立新的“序源堂”品牌,全面转向工艺瓷等新领域。目前,已获2项瓷画发明专利,还有20多项专利正在申请。
良好的市场反响,给了闽清陶瓷充足的转型信心。陈福波介绍,新产品去年参加“6·18”等展会时受到热捧,均是订单式生产,2018年销售额突破2300万元。今年春节刚过,就接到300多万元的新订单,在当地形成了强烈的转型示范效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