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厦门留守儿童调查:每月至少通话2次 您做到了吗?

2018-12-04 12:06:30  来源:海西晨报
  

厦门留守儿童调查:每月至少通话2次 您做到了吗?

  赵先生与女儿视频通话。

  海西晨报讯(记者 张薇 黄伊娜)父母陪在孩子身边享受着天伦之乐,是一件幸福而温馨的事,但许多年轻人为了给家庭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舍下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孩子背井离乡,独自到大城市奋斗,他们的孩子便成为农村里的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在家,父母每月至少打两次电话或视频、每半年至少回家看望一次孩子……12月1日起,《福建省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法》正式实施,其中,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学校及社会关爱保护、救助保护和法律责任都进行了详实规定。

  厦门作为特区,汇聚着成千上万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平时如何与留在老家的孩子互动?其中又有哪些暖心的故事?对此,《海西晨报》联合外来青年文学社一同发起走访调查:关爱家中留守儿童,您做到了吗?

厦门留守儿童调查:每月至少通话2次 您做到了吗?

  问卷调查。黄劲超制图

  [问卷调查]

  四成家长每半年回乡一次

  为了调查厦门外来务工人员和家中子女的联络情况,晨报记者通过网络,向外地来厦务工者发放了一份调查问卷,共有290人答卷。结果显示,68.97%的人现在已经将孩子带来厦门。而那些将孩子留在外地老家的被调查者中,有57.14%的人一周至少与孩子通一次电话,14.29%的人会每月至少回家一次,一年至少回家两次和一年回家一次的人各占28.57%,几年才回去一次的仍有28.57%。

  关于《福建省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法》中对于每半年至少回乡一次或者每月至少打两次电话或视频的规定,57.14%的人表示可以做到,28.57%的人表示不能,剩下14.29%的人则表示愿意努力做到。

  与十年前不同,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人们交流感情的有效工具之一。对于这点,湖里区外来青年文学社社长、全国百优志愿者颜明亮感触颇深:“以前没有手机,与家人联系只能写信或是到电话亭用IC卡打电话,现在用微信视频就方便很多,而且交通越来越发达,乘动车或坐飞机也大大缩短了回家的时间。”

  颜明亮祖籍安徽,19岁时就来到厦门务工,是地道的外来人员,而后因户口迁入成为新厦门人。2000年,他加入外来青年文学社,开始关注外来人员在厦工作、生活、权益等方面的问题。在他看来,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厦务工人员为了生活,不得已与孩子分离,应该常回家看看孩子,让孩子的童年充满温暖,让亲情时时留在孩子的心中。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