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为有源头活水来 细说福清的三次治水

2018-11-30 14:32:28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王光慧
  

为有源头活水来 细说福清的三次治水

福清石竹休闲步道尽得湖光山色之美。郭高明 摄

福州晚报记者 王光慧/文 福清市委宣传部供图

  “月光光,照厅中,大水库,在东张。横直几十里,蓄水亿万方。天做旱,不用慌,水库开起,金水银水流田中。”站在福清石竹山上望着碧波荡漾的湖面,今年82岁的吴金宝唱起了东张水库建设大会战时,人人都会唱的方言民谣。

  60年前的东张水库建设大会战,书写了福清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上世纪90年代的闽江调水工程大建设,则是一篇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章;目前福清的全域综合治水,吹响了第三次治水兴水的号角。

  几代福清人一路披荆斩棘,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发扬为子孙后代谋幸福的战天斗地、滴水穿石精神,创造出了福清版治水典范。

  近日,记者沿着东张水库大坝、高低干渠,探寻福清人砥砺奋进的治水故事。

  高峡出平湖 缺粮县成了余粮县

  “一天大雨哗啦啦,三天无雨干巴巴。福清当时是农业大县,靠天吃饭,淡水资源匮乏,人均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十年九旱,山穷、地穷、人穷。”回忆起以前的穷日子,吴金宝感慨万千。

  穷则思变,为迅速解决农业灌溉缺水的问题,1958年,“要改变福清的面貌和十年九旱的历史”的公文下发,福清拉开了建设东张水库的大幕。

  吴金宝是库区移民,也是水库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吴金宝回忆说,他是在1957年11月25日随东张六区水库建设中队进驻大坝的,任务是铲草皮、挖地表土方、搭草棚,为大规模的工人进驻和大坝正式建设做准备。

  “第二年有4000人进驻库区,工地上铁锤声、号子声、广播喇叭声汇在一起,处处热火朝天。我在开山破土时,牙齿还被飞溅而来的石块打掉过几颗。”吴金宝说。

  吴金宝说,当时工地没有汽车、推土机,所有的石碴全部靠人工清理。建设者们带着自家的铁镢、铁锹、小推车,用这些原始的劳动工具筑起了大坝。

  与此同时,库区干渠施工也同步推进。今年85岁的郑祖昌当时刚退伍不久,听说要建水库,大家的情绪都很高涨,他当时带着干粮、背着草席就加入了修建低干渠的队伍。

  “大坝1958年10月1日合龙,12月1日建成,到1959年正月,水库建设基本完工。工程原定的工期为3年,最终只用了1年。”回忆起修建水库的点点滴滴,吴金宝依然激动不已。

  高峡出平湖,东张水库建成后,可灌溉福清约26万亩土地,彻底改变了福清“十年九旱”的历史,灌区粮食产量由1958年的平均亩产251公斤,增加到1990年的亩产500公斤以上,福清从历史上的缺粮县变为余粮县。

【责任编辑:马春林】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