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福建自贸试验区:自贸机遇 闽台共享
编者按:
“一照一码”成为全国范本、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全国复制推广、对台政策发挥“窗口”示范作用……福建自贸试验区从2015年4月挂牌以来,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178项改革试验任务相继落地,已基本形成具有福建特色、对台先行的制度创新体系,培育发展了物联网、融资租赁、跨境电商、航空维修等一批新业态。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新增企业数量增长4倍多,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本报今起推出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本月初,一批由台湾高雄起航的货物,在厦门搭载中欧(厦门)班列运往欧洲地区。这是首批来自台湾的散货在厦门与本地货物拼箱后运往波兰波兹南,标志着“台湾—厦门—欧洲”的散货拼箱业务正式启动。
此次跨境拼箱业务的开通,为中小客户搭乘中欧(厦门)班列提供便利,在为台湾的客户提供海外采购、口岸物流等综合服务的同时,也优化了产业链运营方案,促进区域内产业的汇集、转型。
这般操作并非易事。联运方案涉及海运、陆运、铁路多种物流运作方式,且货物运抵厦门后,需迅速转运至厦门海沧自贸片区进行进出关区操作方可移入铁路场站,同时海运也需要配合铁路班列时刻表,任何一个环节产生差错都将导致接驳失败。
所幸,这一系列流程已有可参照的惯例。台闽欧班列2015年8月开通以来,已实现常态化运营,累计发运班列380列,货值近65亿元人民币,实现了海丝与陆丝的有效对接,也成为闽台两岸融合发展的一个生动实践。
在中国现有12个自贸试验区中,福建自贸试验区是唯一将“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当作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的自贸试验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教授认为,福建作为大陆离台湾最近的省份,力推闽台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自贸试验区建设将是闽台融合发展的新突破口,这也成就了福建自贸试验区的独特优势。
挂牌三年多来,福建自贸试验区累计推出74项创新举措,着力推动两岸投资、贸易和资金、人员往来更加便利,在金融、增值电信、医疗、旅游、人力资源、演出经纪机构、电子商务等50多个领域率先对台开放,118.04平方公里的自贸区内新增台资企业数、新增合同台资金额,在全省占比均超过半数。福建,被认为基本形成具有福建特色、对台先行的制度创新体系——
“台湾水果实现上午采摘,下午在福建上架销售”的背后,是不断提速的闽台通关便利化机制。福州、厦门海关增加对进口台湾商品实施检验检疫“源头管理、口岸验放”的种类,扩大第三方检测结果采信范围,开展两岸商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标准、认证认可等技术法规等效性评估研究。平潭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进口的台湾商品实现“质量承诺+即查即放+市场监测”快速通关模式。
“闽台一家亲”不停留在口号上,更有行动:福建在全国率先开展两岸征信查询业务,为跨境征信查询提供了新样本,台胞可以办理信用卡等系列业务。为促进台胞便利就业,率先采认台湾地区建筑、医疗、教育、旅游等专业领域从业资格证书;台胞凭《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可直接参加居住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8个两岸“三创”基地,为台胞来闽创业就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两岸产业合作更是重中之重。去年5月,投资1.5亿美元的台湾佳格厦门葵花油项目正式投产,这是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首个受益于负面清单的外资项目;福州片区依托科立视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两岸先端材料研发合作中心,并且还引进了15名台湾科研人才,成功研发大陆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菌超薄玻璃;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台湾科研机构,研发了全球首枚二维码解码芯片。
5月,福建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方案公布。迈向2.0时代,发挥沿海近台优势,仍是福建自贸试验区的发力重点。方案明确了从创新产业合作新机制、建立通关合作新模式、加强闽台金融合作、打造创新创业新平台、拓展交流交往新渠道等五方面,进一步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实现路径。
事实上,今年初以来,福建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积极落实国家“惠及台胞31条”、福建省“惠及台胞66条”措施等,动作频频:福州片区在全省首创并推广台籍招商专员聘任制,开辟台湾地区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厦门片区引进全省首家台资演艺经纪公司厦门量能演艺经纪公司;厦金游艇自由行取得突破,年内首批2艘游艇已经由五通客运码头正式出航。平潭片区允许台湾建筑业企业依法参与区内工程项目的投标活动;开通平潭至台北的直航货物航线,启用全省首个集海运快件和跨境电商保税备货、直邮购物监管功能于一体的两岸快件中心……
“随着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相信福建自贸试验区对台资的洼地效应将日益显现。”受聘担任福州片区招商中心主任的台湾人黄国政说。
(记者 郑璜)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