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海上来】
福州百年船政再出发 乘“一带一路”东风驶向深蓝
修复重建的马尾船政衙门。大洋网记者黄莹摄
大洋网讯 依山傍水的福州马尾,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近代海军的摇篮。15日,“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一行实地探访船政格致园,在修复重建的船政衙门及前后学堂流连忘返,在船政时空隧道触摸历史的沧桑变革,聆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砥砺前行的铿锵足音。
150多年前,以清廷官员左宗棠、沈葆桢为代表的改革派顶住了各方压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在这里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船、造飞机、办学堂、引进人才、派员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
1866年12月23日,船政主体工程在马尾奠基动工。3年后,中国第一艘千吨级轮船“万年清”号缓缓下水,数日后出海试航成功。19世纪70年代中叶,马尾船政达到全盛:占地40万平方米,建成锻造、锅炉、装配、造船等13个厂(即生产车间),通称“船政十三厂”,员工近3000人,是晚清时期中国最大也是最主要的造船基地。
第一艘千吨级轮船、第一艘钢甲军舰、第一所新式学堂、第一支近代海军、第一架水上飞机、第一批留欧学生……福建船政创下了不少中国“第一”。
文化记忆,继往开来
拥有历史记忆,才是一座有文化味道和厚重底蕴的城市。福州马尾,用实际行动重塑船政记忆,为如何传承文化刻下生动的注解。
2013年,作为船政文化产业载体的马尾·中国船政文化城,在规划伊始便被列入当年的福建省文化产业十大重点项目之一,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进行规划设计。
作为船政文化城开篇之作的船政格致园,是项目的文化核心区,占地面积约70亩,不仅可供游客游览、参观,感受当时船政官员办公与学生上课的情形,还在衙门和前后学堂开辟展览及互动体验区,利用幻影成像、场景复原等演绎船政故事,让游客在历史场景与现代科技的交融中,了解和感受船政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随着马尾造船厂整体搬迁,船政文化产业大有可为。据了解,马尾·中国船政文化城将依托具有马尾船政文化和特色的港口工业遗产资源,打造集历史遗产保护、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商业办公、生态居住于一体的港口复合型活力中心,将历史文化印迹与现代旅游、科技等产业的发展相融合。在马尾造船厂原址上,船政十三厂将被复原,同时开发周边游,打造学生研学教育基地。此外,马尾还将打造闽安海丝文化,与船政文化交相辉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