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限塑”10年为何未见明显成效?存量难减 增量难消

2018-07-04 10:13:52  来源:工人日报
  

  “限塑”10年为何未见明显成效?

  200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规定,从2008年6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此后,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内的塑料购物袋均明码标价,单独收费。至今,这项号称“限塑令”的通知已实施整整10年。

  然而,10年过去了,一次性塑料制品在生活中仍随处可见,塑料袋在超市、餐饮和农贸市场上依然使用频繁,电商、快递、外卖中的塑料包装用量快速上升。“限塑令”下,塑料袋不见减少,难见成效?

  “限塑令”形同虚设

  记者在北京走访发现,在大型商场、超市,限塑令能够得到较好执行,但自带购物袋、不使用塑料袋的顾客仍是少数。在北京大钟寺的家乐福超市,记者发现,自己带购物袋的消费者很少,而大多数人不吝于多花两三角钱买塑料袋购物。

  而在菜市场、临街小商铺、街边小摊点等“限塑令”的死角,超薄塑料袋仍是“零成本”使用。在北京西三旗的农贸市场上,记者发现小摊贩仍免费为消费者提供塑料袋。

  “我们这种小摊子,到处都是,如果加收塑料袋的费用,估计顾客扭头就走。为了争取顾客,都是免费,而且塑料袋子的质量还要好一点的。”一家卖水果的老板对记者说。记者了解到,这家水果店每天至少需要消耗四五捆(每捆50个)塑料袋。

  在回龙观附近的一个早点摊上,塑料袋同样是不要钱随便用。由于塑料袋质量很差,记者看到一位顾客打包一份馄饨用了3个袋子,另外两根油条使用了2个塑料袋。而早点摊周边区域,用过的塑料袋散落满地。

  存量难减,增量难消

  环保公益律师王晓明对记者说,“限塑令”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价格杠杆提高大众环保意识,而10年来,物价增长数倍,塑料袋仍很便宜,这种价格并没有发挥到杠杆的作用。另一方面,多数塑料袋的批发价格每个仅为几分钱,均远低于超市、商场收取的费用。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这些商家减少使用塑料袋的动力不足。

  塑料袋用起来方便,暂时还没有更好的替代品,这也使得“限塑令”难以奏效。在海淀区上班的蒋文峰说:“下了班,买一块肉,买一点水果蔬菜。从上班地点回去,一般没有人准备袋子去买。我们上班族不像退休的老年人,从家备着袋子去。”

  存量难减的同时,一次性塑料用品在外卖、网购、快递行业被广泛使用,让“限塑令”面临新的挑战。国家邮政局发布的《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08年至2016年,我国快递业消耗塑料袋从82.68亿个增至约147亿个。据公开数据,国内三大外卖平台日订单量2000万左右,而1单至少使用一个塑料袋。这些产业近年来飞速发展,使得“限塑令”大打折扣。

  “限塑令”为何难收效

  “目前的‘限塑令’仅仅是在消费端加收费用,这是不够的。”对于“限塑令”遭遇的尴尬,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陈忠云表示,应该在政策制度和执行层面,建立起一个从塑料袋生产、销售到回收的完整生态链,用更多元的市场手段,在最大限度降低社会成本的前提下,控制白色污染。

  对于“收费杠杆”失灵,还有人提议,不妨将“限塑令”改为“禁塑令”,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但也有观点认为,日常生活中,一次性塑料制品具有巨大需求,这源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单纯依靠“限”与“禁”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应该从学校教育、公共宣传入手,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

  施行10年,“限塑令”并没有起到理想的效果。看来已经到了迫切需要修订、重新思考如何治理白色污染的时候了。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