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厦门21个公交站点改雅称 专家溯“侯卿”之渊源

2018-05-19 09:58:19  来源:厦门日报  作者:邬秀君
  

  厦门日报讯(记者 邬秀君)近日,厦门日报报道了明日起21处公交站点将更名的新闻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而站点更名列表中,排在第一个和第二个的前坑与后坑,分别更名为侯卿前与侯卿后,更是引起读者广泛热议。有读者表示,“侯卿”两字听起来更文雅,同时又让站点和地名的古老历史结合起来,更加彰显了厦门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

  昨日,针对读者感兴趣的后坑和侯卿的历史渊源问题,记者专门采访了后坑公交站点更名提案者——厦门市人大代表叶福伟以及厦门文史专家卢志明。

  侯卿叫法与古代科举有关

  叶福伟是土生土长的后坑人,据他介绍,后坑社区前后社原本叫侯卿社,历史非常悠久,或超过800年,直到现在,后坑社很多公庙、学校等仍以侯卿为名。“以前这里的先人很多都通过科举拿到功名,所以这里就有了侯卿的叫法。”叶福伟说。

  卢志明告诉记者,厦门早期开发者主要有两派,一个是将军派的陈元光,另一个是太傅派的陈邕。而后坑社则和陈邕的长子陈夷则有着很大关系。厦门早期的开发便是陈夷则带着族人进驻后进行的。由于陈氏族人是分散居住的,有一支就住在如今的后坑社。“陈氏在科举时代出了很多人才,于是也就有了侯卿的说法。”卢志明说。

  而关于后坑的来历,叶福伟提到,以前的老人告诉他,侯卿改为后坑是在日据时期,因为和日本一名将领的名字同音,于是侯卿改为了后坑。卢志明说,至于后坑怎么得名的他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登记地名时,便一直用后坑这个称谓。在2001年出版的《厦门地名志》中,也曾提到“后坑曾经雅称为侯卿”。

  更名有利联络台胞侨胞感情

  对于后坑站点更名为侯卿,叶福伟认为,这是对历史的重视。卢志明说,从地名学角度来说,后坑更名为侯卿反映了历史,挖掘了人文现象,“侯卿作为雅称,更具历史人文色彩”。

  事实上,更名不仅听着比较“雅”,还将给台胞、侨胞带来便利。叶福伟说,从后坑走出去的台胞和侨胞比较多,早年,很多人邮寄钱财物资回来给亲人,由于不知道侯卿早已更名为后坑,导致和家人联系不上。如今站名恢复了传统叫法,也让侨胞感觉更加亲切。叶福伟还告诉记者,昨天正好有两位侨胞回来,专门前去看更名的站点,非常开心。

  卢志明说,在外华侨对祖地传统比较重视,一般都会记住自己的出处,很多墓地、族谱上都会体现古地名。“通过站点改名,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为台胞、侨胞寻亲提供方便。”卢志明说。

  “侯卿”的由来

  据厦门文史专家卢志明介绍,厦门早期开发者主要有两派,一个是将军派的陈元光,另一个是太傅派的陈邕。而后坑社则和陈邕的长子陈夷则有着很大关系。由于陈氏族人是分散居住的,有一支就住在如今的后坑社。陈氏在科举时代出了很多人才,于是也就有了侯卿的说法。

  2001年出版的《厦门地名志》,曾提到“后坑曾经雅称为侯卿”。

【责任编辑:林少斌】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