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市场现状调查:患者担心个人信息泄露
个别医疗平台称不会误诊患者担心个人信息泄露
互联网医疗市场现状调查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前景如何?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在北京生活的王欢,是一名两岁宝宝的妈妈。最近这两年,遇到感冒咳嗽这样的问题,她大多选择“网诊”。
“网诊”,也就是互联网医疗,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会诊。
不过,王欢使用“网诊”是有条件的。王欢说,在选择“网诊”前必须有过多次面诊,对医生知根知底,否则不会轻易在网上就诊。
在王欢看来,互联网医疗确实给患者提供了便利,但要满足前提条件比较难。
王欢的看法代表了不少患者的心声,也说明了当下互联网医疗所面临的问题。
使用者仍有疑虑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除了找到靠谱的医生这一前提条件,不少人还担心,在使用互联网医疗过程中是否会出现个人信息泄露。
郭英是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学生,她曾经想过在网上查询病症,但是进入一家网上医疗平台时,她发现首先需要注册,信息填写包括姓名、电话、病史等个人隐私信息。这样一来,她便有所顾虑。
“在信息时代,个人信息很容易被泄露,更何况需要填写的信息还比较隐私。”郭英说。
记者在调查过程中注意到,对互联网医疗有上述担心的人并不少见。
刘杉在北京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工作,有过在网上就诊的经历。记者了解到,刘杉与医生的交流并不是在所属的医疗平台上,而是通过微信交流。
医生在线上问诊时,有没有出示相关资格证和简历等信息?刘杉说,他并没有看到这些。他对这位医生的了解主要是通过这位医生的朋友圈。这位医生通过微信给他开出处方。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像刘杉这样的情况也不少。正如一名患者所说,一方面,这些医生并没有在官方正规平台提供个人相关信息,就诊人群往往忽略这一环节而是先看疗效,再考虑是否继续选择该医生,这其中难免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医生不开具处方单就直接抓药是不符合职业规范的。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