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智能化:电子警察抓违规 识别系统查失格
资料图:北京市东城区的“电子警察”正在对违法鸣笛车辆进行抓拍曝光。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交通治理,用上信息大脑(倾听·社会治理智能化)
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公安部等七部门日前确定今年主题为“尊法守规明礼,安全文明出行”。驾驶员违法鸣笛、醉酒驾车、行人乱闯红灯……交通领域的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创新治理方式,提高治理水平,各地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显著提高了交通领域预测各类风险、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的能力。
“卡口推送来一条疑似毒驾‘失格’人员的驾驶轨迹信息,请调查处理。”不久前,武汉市交通管理局科技管理处民警方洋从重点驾驶人监管系统看到这一消息后,立即反馈给了交管局特警大队。
“‘人脸’识别系统不仅可以清晰地识别出驾驶人员的脸部,而且对车内吸烟、打电话、不系安全带等违规驾驶行为也有很强的识别能力。”方洋说。
为大力推动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各地不断探索运用新技术手段,“违法鸣号现场查处辅助系统”“‘车脸’‘人脸’识别系统”“智能行人闯红灯取证系统”……大大提高了交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上海
“电子警察”抓违规
在上海市延安中路近华山路路段,缓慢前行的车流中突然响起清脆的喇叭声,一小车司机鸣笛催促前车快行。以往若交警不在附近,违规司机可能侥幸逃脱。但令其始料不及的是,前方路口附近一个显示屏上随即显示该违法鸣笛车辆的牌照号码,执勤交警手机上迅速接收到一组照片:鸣笛车辆的位置、喇叭声源模拟图、车辆近景和车牌特写。
这是上海公安交警开发的“违法鸣号现场查处辅助系统”的真实应用,其原理是利用声呐监测手段,对一定区域内机动车违法鸣笛行为实时采集。以往乱鸣笛处罚取证难的问题得到解决,目前该路段违法鸣笛行为大大减少。
据了解,上海开展交通大整治以来,交警部门充分利用技术手段破解执法难点。目前已建成使用的“电子警察”设备功能在不断拓展,试点抓拍“大弯小转”“左转弯车辆不让直行车辆”等违法行为。
为配合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道路交通违法行为非现场执法的威慑力,特别是加大对“驾驶时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严重妨碍安全驾驶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上海公安交警科技部门充分利用视频图像识别分析、以图搜图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全市部分“电子警察”设备的功能进行拓展,实现了对“驾驶时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违法行为的抓拍。一旦抓拍到该类违法行为,经过人工审核,这些违法行为将被录入交通违法处理系统。
目前,具有该功能的“电子警察”设备主要分布在全市部分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及陈海公路、沪青平公路等重点路段。下阶段,交警部门将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对其他“电子警察”设备进行升级,进一步扩大抓拍范围。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