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卷”考生十年后选择重新高考 当年非临时起意
十年前高考不答卷写满“教育宣言” 漂泊打工十年 希望弥补当年的“冲动”
“白卷”考生十年后选择重新高考
徐孟南目前边工作边备考
2008年,19岁的安徽考生徐孟南第一次参加高考,但是他并没有在考卷上填写正确答案,而是写了满篇自己的“教育宣言”, 注定,这样的考卷也无法将他送入大学。走出考场十年,他辗转在各地的工厂打工,成家生子,但是他渐渐觉得,当年的做法“太不值”,几天前,徐孟南进行了2018年的高考报名,时隔十年,当年的这位“白卷”考生,希望能够重返高考考场。
交白卷写“教育宣言”
徐孟南1989年出生在安徽省亳州市的一个乡村家庭,家里一共四个孩子,读书成为了他们未来能够出人头地的一个最重要的选择。
“我小时候比较内向的,但是一直到高一之前,学习成绩都还很好,在班级里能够排在中上等的水平。”徐孟南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上了高一以后,开始喜欢看一些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书,就对当时的考试制度啊有一些不满意,变得比较叛逆。”
为了“让考试制度改变”,徐孟南曾经给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媒体甚至作家写信,但是都并未得到答复,这让徐孟南有一点儿小小的失望,只能偶尔在网上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之后,徐孟南开始厌学,经常会跑到网吧去打游戏,但是他并没有告诉家人自己是因为对考试不满而选择逃避学习的,“那个时候成绩下降很快,老师和父母都特别生气,但是现在想想,他们都是在替我着急。”他说。
2008年,徐孟南和其他考生一起,参加了高考,但是他并没有按照考试的要求规范答题,而是在卷子上写满了自己的“教育宣言”。
并非临时起意
徐孟南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当年的做法其实并不是在考场上临时起意,而是早早就计划好了的,“那几年比较小,想法可能也比较简单,就一直觉得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考试体制。”他说,“我当时想,我把我的想法写在考卷上,或许就会引起大家的重视,能够被关注,让我的‘宣言’也被更多人了解,从而带来改变。”
徐孟南说,他当时的这份“教育宣言”主要内容就是希望改变应试教育,让大家按照兴趣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向,并且增加日常生活知识的考试等等。
“我本来以为,这样的答题一定会得0分的,但是没想到成绩下来之后,我发现自己的总成绩单上竟然还有100多分,我到现在也没想明白这些分是怎么得到的。”徐孟南告诉北青报记者。
但是考试之后,等了很长时间,徐孟南想要的“引起关注”却一直没有发生,他的那些“考试宣言”便也随着他的考卷而石沉大海。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