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发展惠民生——香港回归20周年特稿之二
图为香港交易所。中新社记者 洪少葵摄
回归20载,香港经济民生曾历经几番风雨。背靠中央支持,香港经受住考验。如今放眼香江,维多利亚港繁忙依旧,东方之珠璀璨依然。
在中央政府支持和帮助下,在特区政府带领下,香港社会各界勠力同心,奋发有为,20年来经济民生发展成绩卓然。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依然稳固,一直被有关国际机构评选为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地区之一。回归以来,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年均实质增长3.2%,在发达经济体中位居前列。香港失业率近几年一直保持在3.5%以下的低位,基本实现全民充分就业。香港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也屡创新高,男女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1.2岁和87.3岁,双双位居全球之冠。
背靠国家 无惧风雨
“香港回归20年,世界经济发生很大的变化,香港也不例外,经历过不少经济上的风风雨雨。但是由于国家的支持,这20年来,我们在经济发展方面还是取得非常好的发展。”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对记者说。
回归以来,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1.37万亿港元,增长到2016年的2.49万亿港元,20年间增长82%,年均增长3.2%;人均本地生产总值同期增长六成,超越日本和欧盟。财政储备从回归之初的3700亿港元,增长到2016年的近1万亿港元,增长150%;外汇储备从928亿美元,增长到3905亿,增长了3.2倍。
截至2016年底,香港证券市场总值约3万亿美元,排名亚洲第四、全球第七;首次公开募股额超过纽约、伦敦,再次荣登全球首位;人民币存款和存款证结余超过625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同时,香港连续23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香港连续5年跻身全球十大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行列。在瑞士洛桑管理学院的世界竞争力年报中连续两年夺冠。
“如果我们把这些发展成就和进步,放到香港回归不久就遭遇亚洲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后来又遭遇非典疫情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大背景下来观察,放到当前整个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大环境中作比较,我们就会更加感到殊为不易。”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主任张晓明说。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袭港,在国家大力帮助下,新成立的特区政府击退炒家,确保金融市场稳定健全。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同样依靠中央支持,特区政府经受住考验,进而成为境外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得以巩固。
2003年,香港遭遇非典疫情,经济陷入低谷。中央与香港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同一年开放内地居民赴港“个人游”,为帮助香港经济复苏,特别是助力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发挥了关键作用。
为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枢纽,中央政府于2014年和2016年分别批准试点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沪港通”和“深港通”。接下来,“债券通”的开通,将进一步深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安排。从推出惠港政策,到搭建“互联互通”机制,国家始终助力香港经济稳步前行。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