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开发区:构筑山地交通网 铺就群众增收路
东南网5月25日讯(福建日报 许小燕)眼下正值杨梅的膨果期,漳州开发区山地上的万亩杨梅已是果满枝头,万绿丛中点点红。5月17日一早,店地社区的龚耀清驾驶着轿车沿着平坦的店观路赶往自家果林,忙着为即将成熟的东魁杨梅进行疏果。道路两边的杨梅果,露出诱人的清香,等待即将到来的丰收季。与往年相比,龚耀清这阵子的心情显得格外不错,因为去年12月,经过他家果园7米宽的店观路已经竣工通车,今年,他再也不用为自家杨梅的采收和销路犯愁了。
山路通=销路通杨梅采摘运输不再难
龚耀清家里有十几亩的杨梅林,多年来,他坚持精心呵护,把杨梅种植得圆润饱满,但之前售价却不尽如人意。“以前是泥路,灰尘多,扬起的粉尘落在杨梅上,导致品相差,再加上道路坑洼,只能人工肩挑,运下山的杨梅经过一路的颠簸都变成了次品。”
与以往不同,果农们今年终于可以开车或驾驶摩托车顺利抵达自家果园。作为漳州开发区“四横三纵”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底,全长7.3公里,总投资额1.6亿元的虎甲山路、店观路、寨山七路(北段)三条道路同时建成通车,打通了原来山地的交通瓶颈,构架起了便捷的交通网,使得果园和外界的交通更加顺畅。目前,随着杨梅收获季节的到来,贯通开发区杨梅主产地的三条道路也成为果农增收的致富路。
杨梅是店地果农的主要收入来源,全社区5000亩的杨梅基地就分布在全长4.2公里的店观路两侧。为更好地打开水果的销路,今年,果农又在道路沿线临时增设了几个杨梅收购点。“以前路况不好,收购商汽车进不了果林。今年车能进来,果品就不易碰伤,杨梅就能卖上好的价格了!”果农黄继森高兴地说。
山路畅+杨梅节休闲农业发展迎来好时机
每年5月,漳州开发区的黄桃、杨梅、荔枝、龙眼等轮番上市,开发区的空气里都弥漫着阵阵果香。“虎甲山路、店观路通车后,汤洋片区到二区从8公里缩短到2.5公里,到三区从12公里缩短为4公里,大大方便了周边百姓的通行。”虎甲山路、店观路负责工程师杨孝宜介绍说。
开发区的杨梅以色泽红润、果大、汁多、味美等特点著称,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全区现有杨梅种植基地1.7万亩,可采摘面积约1.2万亩,年产“无公害”生态杨梅5000吨以上。三条道路顺利通车后,道路两侧5000亩杨梅果林彻底告别了运输难的时代。“今年的杨梅节即将到来,山上的路也好了,借这个契机,发展我们社区的休闲农业,引导外地的游客来我们这采摘杨梅,可以增加我们农民的收入。”店地社区黄绘能说。
近年来,漳州开发区积极推动文化旅游发展,杨梅节作为融生态观光与休闲体验为一体的节庆活动,每年都吸引数万的游客来区游玩。2016年,杨梅节期间到开发区的游客达29.6万人次,占全年入区游客的19.6%。
“没想到今年路通了,路面也平坦了,而且路边还种上了许多漂亮的三角梅。”店地社区余小琼家中有杨梅园十多亩,每年她都会回家帮忙,这次她还带回来了几个朋友。“我们原来就打算在自家果园设置自助采摘点,但苦于交通一直不够便利,现在路终于通了,上山采摘杨梅的游客也一定会越来越多。”
随着三条山地道路的贯通,沿线许多果农已经有计划地将杨梅树修剪成适合游客采摘的高度,并打算借助杨梅节活动的推广,逐步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2017年,漳州开发区文化旅游部门将在杨梅节期间,开辟杨梅采摘专线大巴,引导游客参与杨梅采摘活动,通过旅游方式增加杨梅销售量。
路变城则变,路通万事通。漳州开发区山地路网的畅通,在促进果农增收的同时,也将有力推进沿线山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为漳州开发区建设“花园式、智慧化、产业兴、人气旺”宜居宜业的滨海生态智慧新市镇注入新的活力。
- 福网推荐
- 闽都大家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