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两会24小时:带着“温度”的新闻是怎么产生的
“上次看升国旗是去年两会的时候,这算是记者上会的福利啦。”3月5日清晨6点,北京人民大会堂东门外,记者们已经排起了百余米的长队等待安检。初春的北京乍暖还寒,有人跺着脚、有人搓着手。晚到的记者有些郁闷地问“你们几点来的?”排在最前面的人轻哼了一声,自顾自说着“凌晨3点就到了”。
记者深夜排队占位时,将自己裹得严严的,进行短暂休息。
3月5日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正式拉开了大幕。为抢到更便利的拍照、摄像和提问位置,人民网全国人大前方报道组早早来到人民大会堂东门外等待安检。有趣的是,队伍变得越来越“厚”了,为能离大会堂东门更近些,人们不自觉在往前挤着、在寒风中咬牙等着。
7:40分左右,开始安检了!“慢一点,注意安全。”大会堂执勤战士们不停善意提醒着。
在大会正式开幕前,“部长通道”上的答问是各家媒体争抢的焦点。刚一通过安检,有人扛着三脚架、拎着摄像机,也有人抱着大衣、背着包,撒腿就往“部长通道”方向跑。平时看着柔弱的女记者,奔跑的速度丝毫不逊色。
8:10分至8:50分,有11位部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速记文字敲出来了,编新闻的同学自己拿哈”“图片扔圈里了,请后方编辑对接”“领导在线等审稿呢,大家速度了”“稿子发了,微博微信尽快传播”“推荐首页专区了,截图扔群里”……
采访完嘉宾,记者们趴在大厅里发稿,抢速度、拼深度、比角度。
各司其职、查缺补位、一气呵成,是对这短短一小时采访的真实写照。付出得到的回报也令人欣慰,《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网购不是法外之地》《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有一天外国人会来中国买奶粉》《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让脱贫经受历史检验》等一批稿件,作为原创首发被各大媒体广为转载。
“刚刚针对部长答问的延伸解读,已经传给了后方导播。”“视频资料刚刚发给你啦”“收到了,用上了”“亲,麻烦手机端给推荐下呗”“正等着你消息呢,放心”......这不仅让人感到,两会报道创新出彩,关键还要“融起来”。
为了避免外界干扰,一位记者与后方连线时,用上了隔音措施。
在此后的一个多小时里,人民网记者认真学习着《政府工作报告》,准备着稍后采访代表时的问题。“务实、亲民,令人振奋”“作为基层代表,我对报告中脱贫的内容印象深刻”“关于农业适度规模化发展、民生保障等话题,让我越来越有信心了”……快11点的时候,大会开幕式结束,代表们陆续走出会场时如是说。
人民网记者视频采访参会代表,完成“一个人的两会直播”。
直播是2017年人民网两会报道形式创新的重要一环,记者一边想着与代表互动的问题,一边“照顾”着手机屏幕里的摄像效果。当得知采访内容对后方导播起到了救急效果,愉悦之情溢于言表,在“朋友圈”里秀起了“一个人的两会直播”。
作为上午最后一批离开大会堂的媒体团队,大家这才想起来“12点了,还没吃饭呢”。“回报社吗?”“不了,随便吃一口,下午下团采访了”“联系了开放日视频直播,还得抓紧时间测试设备呢”……
下午3点,江西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同时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提前一个小时,人民网直播组已经在测试设备、前后方对接了。会议过程中,针对脱贫攻坚、反腐倡廉、区域经济发展等讨论和记者提问亮点频现。尽管会议准时结束,但报道工作还在进行。“别急,再校对一遍,不能出错!”天黑了,直播组将工作地点转移到了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上。寒风里,人民网记者不敢懈怠,已经冻得“大舌头”了,还不忘调侃说:“电脑都冻没电了,人脑还在转,看来还是我们强。”
在江西团“媒体开放日”结束后,人民网记者在大会堂东门外完成了最后的图文直播工作。
白天跑会、晚上写稿,是两会期间记者工作的真实写照。白天采访的内容如果没在当晚稿件中体现,一天的工作则是零,稿件将失去时效性,熬成“熊猫眼”是常事。
23:27分,“@领导,稿件私信您了,请审核”“收到,有改动,可发”。十分钟后,后方编辑群跳出了回复:“稿件已发,记者查收链接,还‘热乎’着呢”……
技术的创新让记者有了更大空间发挥个人能力,而看似个人完成的报道,实则背后是后方编辑团队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23:57分,准备睡了,脑子里还在想着人民网人大报道组刚刚发的次日分工安排。
3月5日,只是2017年全国两会的第一天!
- 福网推荐
- 闽都大家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