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乡音,留住闽都乡土文化的根脉
把八闽乡音乡俗传下去
去年底,一生致力于留住福州民间记忆的方炳桂老人过世了。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把八闽乡音乡俗的优秀文化传下去。
“闽都乡学研习所已走过十个年头,虽然牵头人方老走了,但闽都乡土文化传承不会中断。传承才是最好的纪念,我们怀念方老,更应该在传承中发展,在创新中激活。”闽都文化志愿者团队福州话小分队队长蔡林说。
自2007年夏天起,蔡林就追随方炳桂,在乌山道山观上攀讲,教外地人说福州话。
福州话有七个声调,千变万化,学习离不开热心人的口口相传。在方炳桂的推动下,福州话小分队先后走进林则徐小学、铜盘小学等学校,义务教福州话,让孩子们在诗词吟诵中体会古音韵之美。
“手拍锣鼓响连天,端午采莲在街边。一支蒲艾门前插,竹叶裹粽四角尖。”5月24日,地处福州三坊七巷深处的林则徐小学,传出一首充满地瓜味的端午节歌谣。循声而去,原来是邱登辉在给孩子们介绍有关端午节的福州话俗语。
至此,历时三个月的林则徐小学“福州话”兴趣班完美收官,由蔡林、方向红等五位老师共同执教的《闽都民谣》课程,在孩子们的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作为福州市首个闽都文化传承示范点,林则徐小学从2010年开始,就在阅读欣赏课上推广福州话。
福州话小分队先指导学校老师说福州话,再直接参与闽都民谣教学。王可铨、方向红编写的《福州话拼音读本》作为基础教材,2014年又加入国学内容,注上福州话拼音,指导孩子们诵读。王可铨耗时14年精心编写《福州方言字典》之后,又将《三字经》《弟子规》全部用福州话拼音标注,作为补充教材在课堂上使用。
蔡林不无感慨地说:“有些学者对借助汉语拼音给福州话注音,持有不同的意见。我认为,无论何种注音方式都是拐杖,只要能实现目标就好。近十年的实践证明,我们的拐杖很好用。”
在统一教研的框架下,方向红不仅教授福州日常用语,还教孩子们诵读新童谣《都是自家人》,很好地调动外地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卞美珍老师则以说唱形式,教孩子们吟唱《月光光》《真鸟儿》等传统歌谣,从中体会到家乡歌谣的别样魅力。
“教小学生说福州话,一定要以适用为主,读起来朗朗上口,应用到生活中生动活泼。像‘热米时凉粽’,小学生易学易会,回家还可以与家人沟通,学习效果才好。”邱登辉说。
“小学生学说福州话,学的既是一种语言,又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省文史馆原馆长、闽都文化研究会评审委员会首席顾问卢美松说。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