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浮雕传拓 用墨色“复活”历史
“大国工匠”李仁清来榕展绝技
李仁清为学员们讲授高浮雕传拓的艺术效果。
福州新闻网5月19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赵莹 顾伟)听闻央视《大国工匠》专题介绍过的中国高浮雕传拓技艺第一人李仁清近日来榕,为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的第三期全国传拓技术培训班暨第一期福建省传拓培训班学员授课,记者立马与其联系。没想到李仁清特别谦虚,他说:“我30多年仅做了传拓这一件事,没啥好说的。”经记者再三争取,李老师才答应在福建省图书馆的授课间隙给记者半小时的采访时间。
长相 二十年前就是“老者”
能够对高大的石刻及石窟中巨龛佛像雕刻进行传拓的技术称之为高浮雕传拓。把立体的雕像拓印在平面上,似乎是不可能的事。但在李仁清的高浮雕拓片作品上,高浮雕甚至圆雕都被纤毫毕现地还原在平面纸张上,堪称震撼。
身怀绝技的李仁清在文博界大名鼎鼎,原以为一定是高冷范儿,甫一见面,却是个和蔼可亲的“老者”——由于常年在野外劳作,1963年出生的李仁清头发灰白,看上去比同龄人苍老许多,不过他笑称:“20年前我就长这样了,我跟别人说,我这是一步到位哈哈!”
李仁清从事传拓纯属偶然,1982年他从河南农村来郑州打工,被招到河南省古建队当学徒工,参与少林寺的修复工作。同批招收的学徒中,身强力壮的分配做建筑工人,因为他长得瘦弱,就被分配跟着古建队师傅做拓工。
帝王墓穴上的石人、石兽,高山崖壁上的摩崖文字、石窟造像……不少记载人类生产、生活的各类石刻,随着时间变化经受着风雨剥蚀。为了将石刻艺术流传下来,劳动人民发明了传拓技法,该技术距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能够将碑文石刻上的线刻、纹理、风化程度对等呈现在拓片上,许多已经消失或被毁坏的文物正是通过拓片得以复原与传承。
拓片是珍贵文献,传拓工作意义深远,交谈中李仁清多次提到“责任、担当、坚持”这6个字。他说:“石窟、石刻等文物大都在荒郊野外。传拓工作需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
拓工工资低,工作条件差,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有一年深秋,李仁清独自到深山一座石窟进行拓制,因忘我工作,到了夜晚,又冷又饿的他就捡了些枯草在石窟寺冰冷的地上一铺和衣而眠。2009年和2010年在河南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巩义石窟传拓的两年间,李仁清平均每天连续工作16小时,其中艰辛不言而喻。后来虽然工作条件好了许多,但制作文物拓片,少则几小时、几天,遇上大型作品,还要持续工作几个月,既考验体力、毅力,还劳心劳神。“所以坚持最重要!”李仁清说。
30多年,从拓工到大师,唯一不变的是李仁清对传拓技艺的执着。
- 福网推荐
- 闽都大家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