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之州
《山海经·海内南经》曰:“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沿海开发开放最早的城市之一,著名侨乡,素称“海滨邹鲁”,是为“有福之州”。
一纸格言传千秋
福州有个国家历史文化街区,闻名遐迩,那就是三坊七巷。沿三坊七巷中轴线南后街向南,是通往乌石山的澳门路。澳门路西侧有座气势不凡的庄严建筑,原为林文忠公祠,现在是全国最大的林则徐主题展览馆——林则徐纪念馆。
走进林则徐纪念馆,许多人会被一面墙上的文字所吸引,或默诵,或抄录,或者拍照。这是林则徐在道光庚子(1840)春日写下的《十无益格言》:“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医药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诵读这十条格言,会让人想起他的另一句名言:“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些话,通俗易懂,简约却不简单,满满的正能量。我们在景仰林则徐为官清廉且治家严谨的同时,也会想知道,民族英雄的人格精神从何而来?
福州自古就是福建的首府,亦称闽都。林则徐是福州人,他自小接受的文化教育,是闽都文化,就是有史以来,生活在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中下游地区人民共同创造的,在闽越文化的基础上,以中原文化为主体,融汇了海外文化,具有领风气之先,谋天下永福,开放和包容的鲜明特征的区域文化。三坊七巷,就集中体现了闽都文化的精气神。
三坊七巷街区,远在晋代就开始滥觞,到唐五代已基本形成,宋代成为福州达官显贵、文士名流的主要聚居地。“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个只有0.4平方千米的老街区,就曾居住过林则徐、严复等400多位举足轻重的历史名人。历代产生出150名进士,360名举人(状元2人,榜眼2人),10名院士。出过2个宰相、10个尚书、8个总督、14个巡抚、3个提督、6个海军部长(司令)……近代“三坊七巷文化”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人文历史上的一个奇迹。福州远离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犹如华夏大画卷上的一枚闲章,却在极短的时间里,走出一大批杰出人物,他们涵盖了各个领域,有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外交家、思想家、翻译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迹。
道光二十二年(1842)八月,林则徐禁烟失败,被遣戍去伊犁,离开西安时,他写了《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中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联名句。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世界反毒禁毒先驱。他当江西乡试副主考时,选拔清贫积学之士,被誉为“清榜”;当江苏按察使时,平反冤狱,打击邪恶势力,“民颂之曰林青天”;在昆明任云贵总督期间,他强调“不分汉回,但分良莠”,重视民族平等,得到边民的拥戴;在新疆,他走遍天山南北,兴修水利,开挖“坎儿井”,群众感恩戴德,颂称“林公井”;1839年6月26日的虎门销烟,震惊世界。一个半世纪后,这个日子被确定为国际反毒品日。
一封家书惊天地
三坊七巷最北部的杨桥巷,如今已是杨桥路了。走在路上,就可以看到标着“林觉民故居”和“冰心故居”的一座古民居。这里,先后居住过林长民和他的女儿林徽因,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和林尹民,晚清举人谢銮恩和他的儿子谢葆璋、孙女冰心。
林觉民故居里,引人驻足的是一封写在方巾上的家书。1911年4月24日,年仅24岁的林觉民,从广州来到香港,迎接从日本回来参加广州起义的同志,住在香港滨江楼上。对人生充满热爱和憧憬,对修齐治平充满激情和理想的他,夜阑人静时,想到即将到来的轰轰烈烈又生死难卜的起义,以及自己的老父弱妻和稚子,千头万绪涌上心头。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永福”,他置生死于度外,义无反顾,激情满怀写下了给妻子的诀别书: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膻,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这封《与妻书》情真意切,感天动地,影响深远。
林觉民16岁考入福建高等学堂,读了宣传革命的书刊,从此向往革命,成为坚定的革命者。他还动员自己的妹妹、嫂嫂和妻子到女子师范学堂读书。1905年,林觉民东渡日本留学,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同盟会日本总部派遣林觉民回国,组织人力物力支援革命。他在福州召集同盟会会员筹办军火,并在西禅寺制造炸药。把弹药运到广州后,和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受伤被俘。在提督衙门受审时,他慷慨陈词宣传革命道理,最后从容就义,是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 福网推荐
- 闽都大家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