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一座村庄和它的“三字经”

2018-09-10 15:12:52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林雯震
  

  四

  “众乡贤,爱家乡。千里外,见肝胆。”

  首溪村共有人口1000多人,其中300多人常年在外务工、做生意。上世纪末,经全村八大姓氏共同商议决定,将村里唯一的祠堂——陈氏宗祠改造成老年人活动中心,为移风易俗打下了基础。

  2016年,首溪村建立了“首溪家乡建设微信群”,让海内外侨胞、企业家共同为首溪建设出谋献策,出钱出力。2017年清明,首溪村利用在外乡亲回乡扫墓的机会,召开乡贤大会。会上,乡贤们一致同意成立“首溪乡贤会”,同时还设立了“首溪村发展基金会”,合计募集捐款100多万元。

  乡贤会成立后,广大乡贤成为了首溪村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和带头人。他们以身作则,通过俭办婚丧寿宴,将节省下来的钱用于回报家乡,为乡亲们办实事、办好事。乡贤的抱团支持,使原本因村财收入有限导致进展缓慢的公共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他们捐建了幸福院,提升了卫生所。他们筹集资金推动“精品村”建设,例如环境综合整治、村庄绿化提升、打造廉政文化公园等。他们还发扬举人公精神,开设乡贤调解室,利用乡贤的威望,帮助村民化解矛盾纠纷。

  水是生命之源。过去首溪村的饮用水是从山上引山泉入户的,水质浑浊,困扰村民多年。乡贤会投资十几万元,安装了先进的过滤系统,解决了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知识改变命运。为了给首溪的建设培养更多人才,乡贤会设立了奖学及助学基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但是申请基金有个前提:要求接受奖励或资助的学生成为志愿者,每年抽出一天时间回到家乡,为家乡建设提供志愿服务。

  为了留住乡愁,在乡贤的支持下,首溪村对桥头的牛栏古厝进行了保留和修缮,打造成民俗文化馆,展览犁、耙、锄头等农具,保存了一代人的记忆。

  五

  “美家园,同心建。桃花源,展新颜。”

  新农村建设后,首溪村实现了华丽转身。

  曾今,溪流两岸杂草丛生,道路泥泞,民居沿溪而建,外墙搭盖着鸡舍鸭舍,溪水还受到了上游养殖场的污染。这两年在乡贤的资助下,首溪进行了全面治理,拓宽了溪岸,整修了护堤,清除了淤泥,拆除了鸡舍,种上了翠竹和杨柳,岸上还修了一条两公里长的滨水步道,铺上鹅卵石成为村民散步、健身的好去处。当夜幕降临,灯笼亮起,倒映水中,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

  村庄变成了大花园。乡贤会大力倡导捐植树木、绿化家园,在村主干道、滨水步道和古桥畔都增种了树木,仅乡贤会会长陈金玉就捐种了1棵大榕树、10棵柳树、600多棵竹子和33株三角梅,每棵树上都挂着一块牌子,标注着捐赠者的名字。乡贤会还发动村民开展志愿播种活动,将紫罗兰、金盏菊、矢车菊等花种播撒于路旁、溪边,连95岁的老奶奶都赶来帮忙。花开的时候,首溪村将变成一片花的海洋。

  首溪村的节日也过出了新花样,给传统节日注入新的内涵。例如元宵猜灯谜;集体过母亲节,为80岁以上的老母亲送去鲜花和蛋糕;端午节变身美食节,比比谁的海蛎饼做得好;举办中秋百米长桌酒会,青红和米酒,都是家乡的味道……

  今年正月初一,首溪乡贤会召开了新年的第一次大会,乡贤刘严雄提出发展乡村旅游,并带头捐款70万元修建通往龙潭的步道,以让更多的游客看到龙潭飞瀑的美景,爱上首溪这个“世外桃源”。

  “首溪人,一条心。点顽石,能成金。”或许连许多村民都未曾想到,自己的家园会变得如此美好,可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他们继续讲述着首溪村的故事,说着说着,也成了故事里的人。

【责任编辑:陈颖】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