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讲述“叮叮车”的变与不变
新华社香港6月9日电题:老司机讲述“叮叮车”的变与不变
殷晓媛 章颖
“第一次开电车是跑马地到坚尼地城线,行驶到西环遇到浪大的时候,海水会拍打到电车车身,海水味道透过车窗弥漫在车厢里。”1992年成为一名电车司机的邓华泽,如今已是助理总车长,在回忆第一次开电车的场景时,津津乐道。
电车在香港叫“叮叮车”,因行驶中发出特别的“叮叮”声而成名,它与天星小轮、山顶缆车,是香港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三大交通工具。从1904年开始投入运行的电车,几乎东西贯穿港岛市区北部,在兴建电车系统时,电车轨道都是在海旁路面建造的。
百年间的填海造地让电车轨道逐渐远离海边,“叮叮车”也从最初的26辆单层车发展到了现在的164辆双层车,成为世界上仍在服务的最大双层电车车队,日均载客20万人次。
香港人的集体记忆
“叮叮车”在港岛缓慢行驶,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中,宛如一道流动的风景线,承载着港人的集体记忆,也记录着整个城市的变迁。
“老香港多数都会搭‘叮叮’,甚至有的除了‘叮叮’以外就不识路了。”邓华泽笑着说,“开车时间久了也有很多熟客,能记住什么时间、什么人会来搭乘。”彼此的熟识,为“叮叮车”增添了浓浓的人情味,每天的车程,也像在与一个个老朋友相会。
香港回归至今,“叮叮车”的票价只涨过两次,第一次是1998年,12岁以上乘客的票价从1.6港元升至2港元;之后是2011年,成人票价增加到2.3港元。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叮叮车”低廉的费用赢得了一批忠实顾客的青睐。
据邓华泽介绍,有调查表明,由于站点多、上车快,4公里以内搭乘“叮叮车”是最快捷的方式,所以在午餐时间,会有很多上班族搭乘。此外,忠实的“叮叮车”乘客中还出现了一大批“叮叮”迷,热衷于拍摄各种电车,并参加与“叮叮车”有关的学术交流和大型展览。近年更是出现令人瞩目的古董观光电车。
邓华泽感觉到,最近十多年,“叮叮车”上说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有的是游客,有的是在香港工作的内地人。游客们坐着“叮叮车”逛着港岛的街景,他们不只是扫货,也分享和体味着香港人的生活和风俗;在香港工作的内地人,像老香港一样搭“叮叮车”上下班,慢慢地融入这座城市。
- 福网推荐
- 闽都大家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