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瞭望》关注福州长乐:​​纺织强县的升进密码

2020-09-20 11:19:52  来源:《瞭望》
  

  高效率覆盖所有环节

  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长乐依靠什么“无中生有”发展起来超千亿纺织产业集群?大胆而敏锐的企业家、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生产设备和规模、成熟的产业工人群体、配套完善的产业链体系背后,到底是什么构成了长乐纺织军团应对危机的底气?

  一是脱胎于两头在外的效率意识。

  “行业内一般出口周期比较长,对方订单一般一个多月完成。而在金纶,对方下单、给钱,十天左右就可以发货。”福建省金纶高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宝佑告诉记者,同样的产品,效率高就能占据市场主动。以有色丝线为例,今年进入市场后,在南方市场上基本占据统治地位。“现在基本是生产多少卖多少,国内疫情稳定后出口恢复很快”。

  效率的基因成长于长乐纺织发轫初始。长乐纺织产业发源于购买台湾尼龙面料加工经销蚊帐。连家带户发展,生产边界不断拓宽,逐渐产生原材料贸易、纺纱和面料等产业分工。因为远离原材料产地,纱线产业只能走以效率降成本、赢得市场竞争的道路。

  二是对技术生产力的执着追求。

  “国内第一台经编机,是1982年长乐从德国引进的。长乐纺织产业自起步就重视运用先进设备、技术,谋求市场竞争力。”陈飞说。

  在锦江科技公司,记者看到从下料到产品打包出库,全流程由智能化生产管理设备自主完成。“综合成本比同规模企业低四五百元,其他同行没有利润时,我们仍有部分利润,能更快抢占市场。”陈飞说,成本优势背后,是先进机械设备和生产技术支撑。公司设备即使和欧美顶尖同行比也是最先进的。

  三是高度灵敏的市场嗅觉。

  “1998年、2008年两次经济危机,我们都在进行‘逆周期’操作扩大化纤业务规模,直到2013年到连江投资130亿元新建工厂。”陈建龙说,通过逆周期操作,借助危机低价抄底扩大规模两次逆袭,长乐纺织发展壮大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纺织产业集群。

  陈建龙说,公司在锦纶行业的话语权和龙头地位也是那时奠定的。长乐纺织主要集中在化纤、棉纺、经编三大行业,每个行业里面都有一个龙头,也自此奠定了长乐纺织产业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市场产能迅速增加,长乐部分纺织龙头企业捕捉到更大危机来临的味道,将加速转型的步伐转向化纤业务质效挖潜和上下游全产业链及应用产品创新上。

  四是强烈的忧患意识加求变求新的魄力。

  “之前做经编行业还是很好做,每家做一段就可以赚到钱。但随着鑫港机械以经编机质量和价格击垮德国企业,将机器普及后,情况就不一样了。”长乐市永丰针纺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锦华说,公司加快向高端定制化转型。

  2018年,恒申集团收购全球排名第一的福邦特荷兰己内酰胺工厂全部股份后,一举跃升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集团,并率先打通上下游8个环节形成完整产业链。

  “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发展方向,保持产销平衡,推进新业务领域迅速发展,使长乐纺织企业应对危机有更多转圜余地。”陈建龙说,从整体上保障产业链稳定、降低成本基础上,向着价值链高端冲击。

  预料会因产能过剩,贸易环境变化,出现出口受阻、国内开机率不足情况,日产能2700吨的金纶高纤除了按计划上马有色丝线生产,去年还新建十多万平方米仓库,强化企业周转韧性、应对市场风险能力。

  “这两年长乐纺织产业龙头企业思考了很多东西,除了跟国内外同行比较效率、成本,更在思考整个行业的优势、短板和发展趋势,并做出改变。”陈飞说。原来是国内上下游企业依赖国外品牌商、渠道商为纽带串联,“国产产品并不差,但品牌弱,附加值上不去”。

  长乐一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包括维密内衣在内的国内外顶尖品牌都在使用他们的面料,台湾公司拿他们的产品包装一下,价格可以卖到原来的3倍,但他们却无法和品牌商,及其指定的国内成衣加工企业直接对话。

  去年以来,锦江科技公司主动走访、对接100多家国内纺织业终端产品企业,尝试建立起金融、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的直接联系,探索强强联合向市场投放排他性定制产品,增强市场适应性和话语权。

  今年他们与国内面料商合作推出一款新型纤维面料,已投放1500吨,每吨毛利40%,被国外品牌商指定为专供定制面料。

【责任编辑:钟培培】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