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三明“三聚三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模式 让爱不缺席

2021-02-18 10:35:58  来源:福建日报
  

三明“三聚三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模式 让爱不缺席

沙县夏茂镇第二中心小学亲情关爱室里,孩子们在社工引导下与父母视频聊天。

三明“三聚三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模式 让爱不缺席

扬帆社工在三明市梅列区东新小区开展阅读分享小组活动。

  关爱儿童成长,父母是第一责任人

  “爸爸妈妈,吃饭了吗?”“那边冷不冷?”“最近餐馆生意好吗?”……1月12日下午,夏茂镇第二中心小学的儿童亲情关爱室内,孩子们正与父母视频“云见面”。

  “常年与父母分隔两地,部分留守儿童在感情上已经与父母有了隔阂。”学校德育主任林沁负责照顾校内寄宿的70多名留守儿童,她告诉记者,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儿童成长至关重要,若儿时缺失,成年后情感淡漠、自我封闭、缺乏安全感的概率较高;反之,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则有利于儿童形成社会安全感和人际信任感。

  “亲情关爱室,则在孩子和家长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亲密陪伴的缺位。”三明心力量社工负责人胡仁烨说,活动开展仅4个月,不少孩子就学会了主动给家长打视频电话,表达爱与关心。“这已是很大的转变。以前,电话往往以父母和爷爷奶奶的简单交代结束,孩子们很少说话。”

  “交流中,我们发现父母们的监护责任意识参差不齐,家庭教育理念也相对薄弱。因此,我们常鼓励他们多和孩子视频沟通,尽量将孩子带在身边。”胡仁烨表示,远在异乡的父母也是社工的重点工作对象。

  当天,孩子们问得最多的,还是“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家”。面对孩子们真切的眼神、满怀期盼的话语,不少父母在视频中热泪盈眶。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副院长高玉荣从事儿童福利与保护事业近30年,她认为,“关爱儿童成长,父母是第一责任人。首先要被父母爱,孩子才能学会爱人。只有重建亲子间的爱与信任,才能触及留守儿童教育关爱问题的深层”。她建议,社会各界应“打出组合拳”,为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牵起情感沟通纽带。

  当记者结束采访,走出夏茂镇第二中心小学时,“90后”教师林沁突然说:“其实,我也曾是一名留守儿童。”沉吟半晌,她正色道:“亲子关系能够在成年后部分弥补,但无法完全修复。我呼吁留守儿童的家长承担起监护义务,也呼吁社会各界为之创造条件,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现象的发生。”(文中未成年人均使用化名)

【责任编辑:伊宁倩】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