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立足实体经济,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推进“两化”融合
加速弥补人才短板
提升传统产业,亦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一步。
纺织鞋服、食品轻工等传统制造业是福建的产业根基,面临较大转型升级压力。“十三五”期间,福建以技改为抓手,推进传统产业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两化”融合水平不断提升,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新经济拓展、老产业提升”双轮驱动下,这几年,不少深耕实业的泉州民营企业正在从智能化改造中尝到甜头,也激发了更为深刻的思考。
据省人大代表、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信息系统总工程师严寅介绍,新冠肺炎疫情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正常的产业运行方式,却给智能制造带来了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
“疫情期间人员流动受到限制,部分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较高的企业,能够快速恢复80%以上的产能,抢夺市场先机,刺激并加快了制造企业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进程和投资力量。”
据介绍,恒安通过在内坑园区打造智能化标杆生产基地,实现了从智能化车间到仓储、物流的“闭环”,用工人数大幅下降,产品质量稳定性大幅提高。
如何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严寅开出了技术、业务、人才三条“药方”——
技术方面,鼓励系统性引进智能制造相关的专业技术公司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业务方面,应加大力度扶持本省“支持聚焦特定行业、实现集成应用”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人才方面,推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密切合作,造就一批创新型、实用型智能制造人才。
省政协委员、嘉泰数控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苏亚帅认为,福建应以“数字福建”为依托,利用工业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我省已有超过4万家企业实现‘上云上平台’,绝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仍停留在初级阶段,数字化提升面临较高壁垒,资金投入大、平台和数据难以互联互通都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苏亚帅表示,我省应进一步整合“数字福建”所涵盖的所有资源,将其融入全省制造业改造升级战略规划体系,鼓励省内企业共享开放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数据,从而降低改造成本。
不少传统产业负责人坦言,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一才难寻的短板日益凸显。
省人大代表、中纺协检验(泉州)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项目研发总监张丽认为,要充分发挥高水平科研平台在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要打破部门、地区和单位的界限,充分调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服务机构、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以及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集约资源,联动共享。同时,通过整合社会各类优质服务资源,配套平台扶持政策,形成功能完善、协作配套的服务链,让平台获得更多的协作配套和资源对接渠道,达到多方共赢、良性互动的目的。”张丽说。
针对数字和信息化人才不足,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副主席、龙岩市工商联主席郑玉琳建议:一方面,要加速海外人才回流。依托留学生会、同乡会等多种渠道,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支持企业柔性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拓展猎才渠道,加快各地人才发展集团建设力度,大力开辟数字经济人才专项基金。
(记者 林侃 游笑春)
- 年度大片丨“飞阅”福建(2021-01-24 16:38:09)
- 2021年福建省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预计增长4.5%左右(2021-01-24 15:16:07)
- 东南大数据产业园这个院士专家工作站通过省级认定(2021-01-22 17:56:36)
- 厦门修订管理办法 将新认定一批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021-01-22 09:05:54)
- 接续奋斗铸丰碑 扬帆起航谱新篇(2021-01-20 23:49:28)
- 福州2020年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2021-01-20 11:12:21)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