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极端天气,福建农业怎么办?
农业保险如何有效兜底
1月11日,陈颖家的受灾田块,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在开展灾后勘查定损工作。
去年,为防患于未然,陈颖发动当地种植户,集体投保马铃薯种植保险。“种植规模50亩以上的大户即可参保,每亩保费50元,各级财政补贴40元,种植大户只需出资10元,每亩最高赔付1000元。”陈颖说。福建从2018年开始在全省开展马铃薯种植保险工作,去年,马铃薯种植保险在长乐推广。不出意外,春节前陈颖就能收到理赔款。
2006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办农业保险,启动了农村住房、森林火灾、水稻种植、能繁母猪和渔工渔船等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经过10多年发展,全省农业保险险种已由最初5个增加至数十个,整体保障能力超过3000亿元。其中,针对气象灾害多发特点,福建在全国率先推出多款气象指数类保险产品。
这几天,中国人保财险福建省分公司农险部的工作人员,在忙着为福清市一都镇的枇杷果农办理枇杷气象指数保险理赔事宜。
一都镇是福州最大的枇杷产区,种植规模约5万亩,年产量近2万吨。2018年,当地联合气象部门、中国人保财险福建省分公司推出全省首个枇杷气象指数保险。该保险各级财政负担70%保费,果农缴纳30%,折算下来每棵枇杷保费为1元,每亩最高保额2000元。
按照约定,保险区域气象观测站日最低温度达到-1℃,即可触发理赔。元旦前后发生的寒潮中,一都枇杷主产区最低气温连续三天低于0℃,1月1日善山村最低气温仅-3.4℃。中国人保财险福建省分公司农险部的工作人员说:“寒潮天气导致一都枇杷受灾,申请理赔的面积有4500多亩,预计赔付金额900多万元。”
农业保险为福建广大农户分散风险、提高兜底保障发挥显著作用,但依然有待扩面、增品、提标。
以枇杷气象指数保险为例,其在一都镇的投保率仅10%左右。其他险种推广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来自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作为福建第三大粮食作物,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近70万亩。马铃薯种植保险推广两年多来,累计投保面积占比并不高。
农业保险推广不足,一方面源自农户风险意识不强、侥幸心理作祟,另一方面与目前农业保险兜底水平较低不无关系。
陈颖以马铃薯种植保险为例:“每亩赔付上限才1000元,在生产成本高涨的情况下,兜底水平有待提高。”陈颖说,随着绿色种植技术逐步推广,人工成本水涨船高,长乐的马铃薯种植成本已逼近每亩4000元。
提高保额,从保成本到保收入、保价格,提高农业保险兜底水平,农户呼声强烈。
对此,我省去年出台的《关于加快福建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便提出,鼓励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提高地方特色农业保险险种的省级财政保费补贴比例,并争取中央财政“以奖代补”资金支持。据悉,早在2019年,财政部便印发通知,在10个省份开展试点,对符合条件的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按照保费的一定比例给予奖补,但我省暂未被列入试点省份之中。
中国人保财险福建省分公司农险部总经理施蓬勃则建议,推广农业保险风险分散机制,降低保险机构承保风险,提高承保积极性。2019年,福州市率先设立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补偿基金,用于大灾风险发生时对保险机构的补偿。当保险机构年度赔付率超过150%时,所产生的保险赔款由保险机构与补偿基金按比例分别承担。
农业现代化提高抗灾底气
春节将至,蝴蝶兰、红掌、杜鹃花、富贵籽等福建特色花卉,正蓄势待发进入年宵花市场。与马铃薯、枇杷等露天作物相比,花卉产业受霜冻影响较小。
“我们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指导花农及时采取培土、地膜和稻草覆盖、熏烟、增施热性肥料、喷施防寒剂、铺设二道膜等措施,避免花卉受冻,减轻冻害损失。”省林木种苗总站副站长陈璋说,花卉产业“抗冻”,不仅得益于防寒措施到位,更应归功于日益提高的设施化水平。
“以往,花卉生产大多采用简易竹棚、木棚等。”陈璋说,遇到低温冻害,花农只能在田头烧一垛柴,增施热性肥。一旦遇到极端冻害,减产绝收是家常便饭。1998年的那一场冻害中,全省鲜切花产业几乎全军覆没。
为改变这一局面,2009年,福建开始实施省级现代农业(花卉)生产发展项目,扶持花卉重点县新建、改建花卉生产设施,改进生产技术,建设设施大棚每亩可享受50%至70%不等的补助。
2020年,福建全省设施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8.8万亩,较2012年增幅超过80%。随着设施化水平不断提高,福建花卉产业抗灾能力与生产效益不断实现突破。去年,全省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42万亩,全产业链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
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速,让农业生产有了强大的抵御自然灾害的底气。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研究员林琼认为,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方向之一,智慧农业将为低温冻害下的农业生产,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2017年以来,福建围绕茶叶、果蔬、食用菌和畜禽等特色优势产业,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39个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以及一批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示范带动全省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1.5亿元开展农业信息化改造提升。但在林琼看来,当前智慧农业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挖掘深度。
“目前,智慧农业应用主要集中在环境监测等方面,大数据应用程度还不够。”林琼举例说,在低温冻害中,设施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与棚内气温息息相关。通过科学开关窗,可以精准控制棚内温度,降低作物遭遇冻害概率。但以往,农户大多凭经验操作,缺乏科学依据。最近,林琼正在长乐试验基地开展相关试验与数据积累,最终将形成数学模型,并研制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目前,福建正致力于智慧化赋能蔬菜产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依托蔬菜产业体系设施农业、蔬菜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农业气象等领域专家团队,开展大宗蔬菜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农用天气预报、蔬菜气候评价等蔬菜气象服务。”福州农业气象试验站的高级工程师苏荣瑞说,过去的一年,省现代农业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验证确定了越冬番茄低温寒冻害等级气象指标,并开展福建省及福州市越冬番茄精细化气候适宜性区划。
种业创新同样至关重要。
2004年,罗文彬所在的省农科院科研团队启动马铃薯育种、栽培管理等技术攻关。过去10多年间,农科院自主选育的10多个马铃薯品种通过审定或登记。但耐寒品种选育上依然未取得突破。当前,团队正从野外环境广泛收集育种材料,计划通过杂交育种选育更加耐寒广适新品种。
- 沃野富民路 “农”墨写华章——福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启航新程再出发(2021-01-15 09:22:47)
- 特色唱大戏,福建农业“飞”起来(2021-01-04 08:35:36)
- 福州出台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十条”(2020-12-26 07:55:30)
- 星源现代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在福清揭牌成立(2020-12-23 08:37:51)
- 特色农业如何变成金饭碗?“三明实践”有启示(2020-12-21 19:08:57)
- 福清率先试点“粪污还田”标准化体系,减少农业污染(2020-12-19 09:40:05)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