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传统乐器制作技艺传承人:做“守艺人”,更做“创艺人”
子承父业,赤子拾遗
陈金福父子制作乐器。东南网记者 梁丽萍 摄
制作乐器的工具。东南网记者 杨超斌 摄
传统手艺的传承大多子承父业。如今,如何更好的发展莆仙传统乐器制作技艺的重任落在了陈金福的儿子陈篙松肩上。
科班出身的陈篙松在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回到父亲的小店,背负起第七代传承人的责任与使命,传承和坚守这项“事业”,并希望利用自己学到的新知识、新理念让莆仙传统器乐焕发出新的光彩。
问及学成归来,为何选择这充满着未知变数事业的缘由时,陈篙松显得不以为意。“也许是习惯吧,从小就是在父亲制作乐器的敲敲打打声中长大,自己也在不断学习制作。制作传统乐器已经很自然地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这些传统的东西挺宝贵的,感觉这么丢了就太可惜了”。
陈篙松告诉本网记者,莆仙传统乐器最初的形式和种类是十分多样的,但是随着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有些乐器越来越不被“需要”了。如莆仙戏中用于丑角出场时使用的笛管以及演出苦情戏时使用的文管,集拉弹于一身的文枕琴,做工精美的碗胡等,这些具有莆仙特色的传统乐器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少,面临着被“淘汰”的局面
莆仙传统乐器琴头款式——孝善头。东南网记者 杨超斌 摄
即将消失的莆仙乐器——笛管。东南网记者 杨超斌 摄
除了传统乐器种类的消弭,一些特有的工艺也不能幸免。孝扇头、草帽头和虾尾头,这些老一辈演奏家才能认出的制作工艺,曾是莆仙传统乐器独有的特色。“由于这些技法工艺复杂、工期冗长,现在制作、使用的频率已经很低了。但是这些莆仙乐器都充分体现了莆仙地方特色,是文化的独特涵养,传统的集成。”陈篙松谈及传统乐器的现状,显得极为惋惜。
言谈间,陈篙松拿来碗胡让记者观赏,那精巧独特的造型和细腻精美的花纹让人眼前一亮,陈篙松指着其中“碗面”上的花纹告诉记者,单单是这些花纹就需要雕刻上两三天才能完成,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
为了像文管、笛管、碗胡等莆仙特色传统乐器不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陈篙松萌生了筹办展厅,推广器乐的想法。现在这个展厅正在有条不紊地筹办中。而借助在外莆商的“泛”和音乐学院的“精”,是陈篙松下一步推广莆仙传统乐器制作工艺的两大“法宝”。“现在,在外莆商遍布全国,借助他们的力量,让莆仙传统器乐可以走出莆仙地区。此外,我们还与些音乐院校合作,让莆仙传统器乐走进校园”。如何让莆仙传统乐器制作技艺走得更远,走得更好,陈篙松有自己的一番打算。
选料、画板、锯形、夹筒……金福乐器店内又响起了阵阵敲打声。陈金福父子坚守每一道工艺流程,行云流水的操作,就像血液在身体里流淌一样自然,也铸就了每一把乐器的曼妙身姿,唯美音律。对陈篙松父子而言,莆仙传统乐器制作技艺已然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在日复一日的敲击打磨中早已融入了骨血和气韵,简简单单的”传承“二字,具有的却是生命一般的重量。
- 莆仙戏《踏伞行》亮相中国戏剧节(2019-10-31 09:57:09)
- 莆仙戏《踏伞行》在榕上演,探索出老戏传承的新路子(2019-10-30 22:38:56)
- 福建省将提高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补助经费(2019-07-28 07:58:01)
- 莆仙戏人才培养特色班在莆田学院开设(2018-10-11 09:42:30)
- “宋元南戏活化石”传承人:只爱这行当(2018-08-23 16:59:56)
- 莆仙戏《海神妈祖》将赴东南亚开展文化交流巡演活动(2018-07-06 17:06:52)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