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快速崛起的产业新地标
在福安市穆阳虎头村文化广场上,畲乡村民向游客推介当地的特色产品。 郑霄 摄
振奋人心的脱贫新成效
30多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写在闽东大地“摆脱贫困”的四个大字,承载着闽东儿女的美好夙愿,写就了逐梦山海的宁德故事,引领闽东人民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据统计,30年来,宁德累计脱贫77.43万人,造福搬迁40.4万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5年底的7.25万人降至2019年初的193人,贫困发生率从3.176%降至不足万分之一。屏南县、霞浦县、古田县、寿宁县等4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顺利“摘帽”。
宁德曾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而繁重。面对“硬骨头”,宁德历届党委、政府大力弘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坚持精准方略,强化精准施策,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抓,集各方之智、举全市之力攻坚拔寨,创造了扶贫开发的“宁德模式”。
如何打好脱贫攻坚战?宁德落实脱贫攻坚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和市县抓落实工作机制,形成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扶贫、全市动员促攻坚。通过开展“六个一”包村工程和“五个一”包户工程,市县乡干部挂钩1.8万余贫困户,统一规定每双月的17日为干部结对帮扶工作日,通过工作力量下沉、管理下沉、服务下沉,切实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难题。同时,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县精准扶贫督导室,建立扶贫领域精准监督责任清单、精准监督1+X工作机制,每年严格考核县(市、区)党委政府的脱贫攻坚成效……
脱贫攻坚,发展产业是根本之策。宁德市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发展“8+1”特色产业,全面开展“一户一增收”行动,使90%以上具备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一项增收项目。项目确定后,按照“缺什么就帮什么”,因户因人施策,一户一策推动,进一步释放产业发展对脱贫致富的带动作用。
“在家门口挣钱,农活打工两不误。”福鼎市点头镇大坪村村民董选创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笑得合不拢嘴。
福鼎市点头镇大坪村地处白茶核心产区,依托白茶产业,村里先后引进六妙、董德等茶企,通过“企业+村+基地+农户”模式,解决就业问题,促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去年,大坪村人均收入达1.8万多元,村集体收入达10万元,董选创也顺利实现了稳定脱贫。
如今,宁德市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打造山区绿色产业带、沿海蓝色产业带和城郊高优农业示范区,探索形成政策推动、龙头带动、能人引路、定制产品、入股分红、旅游增收以及电商扶贫、地标扶贫等8种产业扶贫模式。
发展特色产业,如何解决资金问题是关键所在。宁德市每年统筹1.5亿元以上财政产业扶贫资金的基础上,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资金池,累计为贫困户贷款7.2亿元、覆盖率达56%,平均每户落实信贷资金3万~5万元,较好解决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缺资金的难题。
屏南县创新“五个融合、三级联动、三项增收”的金融扶贫机制,被农业部确认为改革试验政策成果转化项目;古田县深化“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福安、霞浦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实施“农户自立工程”小额信贷项目,项目覆盖23个乡镇365个建制村。
“茶树菇和兰花种植的贷款,有了镇政府的帮助,很快审批下来了,明年就能迎来大丰收,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古田县平湖镇新舫村村民苏小中兴奋不已。
“我们为他争取小额贴息贷款,并帮助他联系技能培训。”平湖镇有关负责人说。同时,镇里帮他争取到补助资金和助学基金,还在后崎坂造福工程为其争取了一套安置房,让他一家实现了易地搬迁。
说起今天的幸福的生活,苏小中笑得合不拢嘴:“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哟!”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培育一线核心力量至关重要。
这些年,宁德采取从经济能人中“引”、退休干部中“召”、返乡创业高校毕业生中“培”、在岗大学生村官中“推”、机关优秀干部中“派”等办法,引导各类人才下沉一线助力脱贫。去年村级组织换届,宁德新当选的村党组织书记中,致富带富能手占到70%,引回外出务工经商能人、本乡本土大学生等267人。同时,实施村级集体经济“进五争十”三年行动计划,市财政每年投入2500万元,带动各级每年投入3亿元扶持资金,2018年全面消除“空壳村”,村集体收入达5万元以上的村占67%。
“闽东事,天下理。”打赢脱贫攻坚战,宁德正在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答卷,也给贫困地区提供了反贫困的成功密码。
数字说宁德
打好海上综合整治攻坚战
随着海上养殖业的扩张,无度无序无质养殖问题愈加突出。如何破解?自2018年7月以来,宁德开始全面推进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力争用两年时间实现全市禁养区内海上养殖全部清退,养殖区和限养区内养殖设施全面改造升级。
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资金32.5亿元(含养殖户投入部分),清退禁养区渔排13.4万口,清退藻类2.4万亩,养殖区和限养区内渔排升级改造19.7万口,升级改造藻类30.3万亩,清理各类废旧渔排10.3万口、海漂垃圾1.9万吨、白色泡沫球272万个,改造升级后的塑胶养殖设施不仅抗风浪能力强,而且增加了养殖水体,大大提升了产品品质与效益。此外,海洋景观和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在三都澳销声匿迹30余年之久后,去年以来又多次出现在湾内海域。
海上养殖综合整治资金如何落实?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宁德市申请到省里财政补助9.5亿元,市、县两级也拿出相应配套资金,目前还在积极与国家开发银行对接,通过PPP模式申请环保专项PSL贷款,实现对改造升级的养殖设施予以补助一半左右,极大程度减轻了养殖户负担,增强了养殖户改造升级的积极性。
超九成村庄完成改厕改水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重大工程。近年来,宁德市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行动、农村污水治理行动、农房整治行动、村容村貌提升行动等“一革命四行动”,打响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
2016年,宁德市就率先在全省开展改厕改水工作,提出用3年(2017年—2019年)时间完成全市所有行政村农村厕所改造和村庄污水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资金8.38亿元,完成改厕村庄2023个村(占比94.7%),完成污水治理村庄2018个(占比94.4%),惠及农村人口141万人。
围绕提升农村整体形象,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村容村貌提升工作,全市104个乡镇实现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全覆盖,2137个行政村均实现专人保洁。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市共发起村庄清洁活动3629场次,参与群众达21.4万人次。
1737名河道专管员共抓内河整治
宁德市通过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以及实施“清新水域”工程的手段,确保内河整治提升到位。
2014年宁德市就开展河长制工作,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落实村级河道专管员1737名,做到了河长组织全覆盖。宁德市还建立市、县、乡河长工作督查、考核等六项制度,编制“一河一档一策”,实行一月一抽查。同时,驻河长办检察联络室、开发应用“智慧河长”平台等做法也进一步推动宁德河长制的落实。
自2015年7月开始,宁德市又开展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和水利风景区创建。截至目前,共实施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23个,治理河长约282.1公里,总投资3.7亿元。同时,把水利风景区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目前拥有东湖、水韵九都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5个,福安市武陵水利风景区等省级风景区12个。
宁德市持续推进“两江三溪”重点流域、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在巩固4个市级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成果的同时,加快26个县级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确保今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整治任务;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加快城市污水管网建设,从源头上减少径流污染和雨污混流问题,努力实现长制久清。
今年上半年,宁德市进一步将古田横洋溪、屏南后龙溪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年计划投资1600万元,开展小流域水质综合整治。今年,宁德市中心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工程也已启动,以“治污、防洪、水生态修复+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的新型城市化治河理念为指导,目前已进入招投标阶段。
- 宁德时代:坚持自主创新 迈向可持续发展(2019-09-12 15:34:06)
- 宁德屏南:文创,让古村再现芳华(2019-09-05 10:51:02)
- 宁德在全省率先实现企业一趟不用跑(2019-09-03 16:41:37)
- 武警宁德支队:退役士兵 告别警营(2019-09-03 15:53:19)
- 宁德畲族银器制作技艺:在传承中走得更远(2019-09-03 15:36:36)
- 宁德海上养殖综治见成效:海清水净鱼更肥(2019-08-29 10:47:36)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