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宁德:快速崛起的产业新地标

2019-09-16 08:45:55  来源:福建日报
  

宁德:快速崛起的产业新地标

在周宁县浦源镇千亩高优农业园区,工人忙着分拣、包装小雏菊。 许孙月 摄

  蓬勃发展的乡村新气象

  今年8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寿宁下党乡亲们回信指出,“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这极大地鼓舞了宁德广大干部群众。

  宁德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宁德市紧紧抓住产业振兴这一根本,依托各县(市、区)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和禀赋,制定出台茶叶、食用菌、水果、蔬菜、中药材、畜牧、渔业、林竹花卉和乡村旅游“8+1”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构建起了“一县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据统计,2018年,宁德“8+1”特色农业产业总产值492亿元,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93.5%。

  蕉城区致力推动“一镇一岛一山一境”旅游开发,打造全域乡村旅游品牌。2018年,蕉城区游客接待总人数480.5万人次,同比增长19.7%。古田县70%的劳动力涉足食用菌产业,食用菌全产业链超过120亿元,特别是银耳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每年夏季,福安市浓浓的果香都会迎来八方宾客。福安水果种植总面积17万亩,产值约18亿元。霞浦海带、海参养殖如火如荼,带领10万多群众奔上了“致富路”。福鼎白茶成为当地农业支柱产业,2018年,白茶产业总产值达56.88亿元。周宁县花卉产业风生水起,“美丽经济”随处可见。屏南的文创产业让众多传统古村落在保护中得到开发,再现昔日芳华。太子参更是一枝独秀,柘荣成为全国中药材的重要基地。寿宁高山茶成为当地百姓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的有力支撑。

  闽东特色农业,助力万千百姓甩掉了“贫困帽”,还诞生出一张张农业“金字招牌”:中国大黄鱼之乡、中国食用菌之都、中国晚熟龙眼之乡、中国南方葡萄之乡、中国海带之乡、中国紫菜之乡、中国太子参之乡、中国白茶之乡、中国鲈鱼之乡、中国栀子名市……

  今年,宁德市提出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企业化等“五化”为抓手,引领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通过推进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宁德先后创建了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福建省农民创业园,11个市级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495个山地农业综合开发基地,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有效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标准化,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宁德先后打造福安、寿宁等葡萄标准生产基地10万亩,蕉城等环三都澳内海湾地区晚熟龙眼生产基地5万亩,沿海乡镇晚熟柑橘、脐橙及柚类生产基地10万亩等。

  通过创建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特色品牌,发挥品牌效应最大化。目前,仅福鼎白茶品牌价值就达到44.96亿元,名列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四,还被农业农村部列入第二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全市共有涉农类中国驰名商标22件,国家地理证明商标72件,居全国设区市首位。

  信息化,改变了以往农产品“不好卖”“卖不好”的困境。全市共设立1746个行政村布设益农信息站点,覆盖了80%以上的行政村。古田县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十方田”,推动食用菌“互联网+”项目建设。此外,推进食用农产品“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入驻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信息平台企业达1737家,是2018年初的3倍。

  企业化,推动“建一企而牵万户”。一方面,推广“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另一方面,引进特色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古田县的顺达、吉发、古甜等8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霞浦水产,周宁花卉、屏南花卉,柘荣中药材也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促进产业质效提升。

  根据规划,预计到2022年,全市“8+1”农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0亿元。

【责任编辑:伊宁倩】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