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如何“1+1>2”?

2019-07-08 08:39:34  来源:福建日报
  

  求新

  局势既明,成事在闯。在建设协同发展区的进程中积极谋求体制、机制、举措上的创新,是当天不少委员发言关注的热门主题。尤其是生态环境保护、医疗、教育、科研等社会公共事业要实现共建共享,就更需要跳出既有框架,大胆革故鼎新。

  “湾长制”,是省政协课题调研组当天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机制创新方面提出的一项建议,引发了委员们在会场内外的热烈讨论。“河长制”是建设清新福建过程中一项行之有效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委员们提出:探索和“河长制”对接,建立“湾长制”,形成以海湾为单元、跨行政区域的海洋环境协同保护机制。

  在医疗领域方面,农工党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杨琳提出的建议同样项项离不开“创新”这个关键词。他建议,分别设置福州和厦门两大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构建区域医疗合作联盟,构建人、财、物相对统一的调配机制,搭建互联网+医疗体系。

  求新求变,在民盟福州市委会主委、省政协提案委副主任林治良看来,同样是我省科技创新要实现协同发展必须紧扣的主题。他认为,可以采取完善政府间科技创新协同发展顶层设计、建立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合作机制、构建科技中介合作协同机制等举措,促进我省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对于在加快建设两大协同发展区过程中重视机制创新的话题,委员们的讨论话题涉及多个领域,讨论热情从线上延伸到线下,从会内延伸到会外……

  协同

  协同效应,意味着“1+1>2”。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如何在明晰定位、创新求变后,真正达到“1+1>2”的发展效果?

  在当天的协商会上,委员们纷纷建议,要致力产业配套,打造产业集群,从而最终实现协同发展。

  省发改委梳理汇总的数据显示,2019年闽西南协同发展区重大协作项目101个,闽东北协同发展区重大协作项目136个,其中包括跨两大协同发展区项目11个。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正落实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推动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

  民建省委会副主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郭学军表示,当前,我省制造业领域共有23个集群列入省千亿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名单,2018年实现总产值4万多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产值80%以上,在推动工业稳增长、促转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但产业集群发展仍有一些问题需要破解。为此他提出了“1+3+N”的破解之道:“将我省三大主导产业和现有23个产业集群作进一步整合优化,力争培育一个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三个国家级产业集群,提升N个省级产业集群,构建‘1+3+N’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我省沿海和山区在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开发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强的差异性,建议加快建设山海协作园区。”福建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伍长南说,“可以着力于有序引导沿海产业向共建园区转移,提高园区产业集群水平。”

  针对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中的产业集群形成,民革福建省委会提交建议,认为要重视发挥特色农业产业在促进老区苏区脱贫致富过程中的作用,构建富有福建老区苏区特色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

  省政协课题调研组提出,我省在闽台优势产业融合发展上,既有基础,也有巨大的潜力空间,要突出在集成电路、石化、精密机械、信息技术、健康医疗、文化创意等优势产业上,做好深度融合,推进产业配套协作,形成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

  协以求同,商以成事。委员们在协商中达成共识:必须立足区域产业比较优势,互补合作推动产业集群优化升级,从而产生协同效应,发力加快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

  (记者 林蔚)

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如何“1+1>2”?

点击进入本网专题

【责任编辑:伊宁倩】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