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融合 共创未来
融合发展举措见实效
为更进一步拉近两岸同胞的融合和认同,大陆方面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实际举措不断出台。
2018年2月28日,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9个部门联合发布实施“31条惠台措施”。内容涵盖产业、财税、用地、金融、就业、教育、文化、医疗等多个领域,为推进两岸融合增添动力。
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推出《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为增进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工作、生活的实际便利,促进台湾同胞享有更多的权利和服务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
2018年以来,更多台湾青年学生到大陆高校申请就读,台湾更多各行各业人才到大陆创业、就业。台湾同胞在大陆的出行、旅游、就业、生活得到更多便利。
事实证明,促进两岸融合是拉近两岸同胞心理距离的有效举措。
融合发展新路如何走
2019年3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的审议时进一步提出,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在实践层面,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必须明确两岸融合的目的、方式、途径和具体措施。
两岸融合的目的,是解决认同问题,实现心灵契合。近代以来,因民族弱乱,外族入侵,中国人民陷入痛苦深渊,国家处于衰亡边缘。台湾孤悬海外,尤其成为外国侵华势力染指的对象,复杂而苦难的历史造成了台湾社会至今难以愈合的伤痛。
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不断推进,两岸认同问题终将获得解决。在实践中,两岸融合的具体工作既要着眼大局大势,又要注重落实落细。两岸同胞在民族复兴过程中要共享民族复兴带来的机遇与荣耀,也要共担民族复兴重任,共建中华民族生活、繁衍、奋斗的共同家园。
两岸融合的方式,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特别是加大文化交流力度。交流是解决认同分歧的有效方式,交流的过程也就是聚同化异的过程。近30多年来,两岸同胞正是通过频繁的交流重新认识彼此。许多分歧在交流中被化解,许多差异被重新认知,许多记忆被重新描述,越来越多共识重新建立。
因此,未来更应不断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以增进两岸同胞的利益纽带,密切两岸同胞的社会纽带,融洽两岸同胞的感情纽带,重建两岸同胞的认同纽带。
两岸融合的途径,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台湾同胞提供同等待遇。民族复兴、国家统一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谋幸福,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也是我们党获得最广大人民支持、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所在。两岸融合的过程,也是不断为两岸同胞谋福利、谋发展的过程。
两岸同胞是骨肉兄弟,理当一视同仁。未来,将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让大家有更多获得感。“31条惠台措施”的提出和台湾居民居住证制度的实施,正是落实同等待遇的具体举措。随着祖国大陆不断发展进步,惠台措施将不断增加,台湾同胞享有的福利也将不断丰富。
两岸融合的具体举措,是实现应通尽通,福建应先行一步。两岸融合就是“你来我往”,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不分彼此,不分你我。这就要求海峡两岸消除现有的障碍和壁垒,使两岸来往“天堑变通途”。
“应通尽通”的政策主张,反映了两岸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从现阶段的经贸、能源、基础设施、行业标准开始做起,逐渐走向文化、理念、认同层面的心灵相通。在此过程中,与台湾地缘相近、文缘相承、血缘相亲的福建省作用独特,尤其应当先行一步。
目前,福建与金门已实现通水。未来,福建将进一步与金马实现通水、通电、通气、通桥,支持临近或条件相当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建设成为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作者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