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台湾福州籍百岁理发师林能火的两岸情缘

2019-04-05 08:28:49  来源:福建日报
  

台湾福州籍百岁理发师林能火的两岸情缘

林依伯在理发店里等候客人。

  福州伯过台湾,身背“三把刀”(剪刀、菜刀、剃头刀)。人瑞理发师林能火便是这句话的生动写照。

  在台北市迪化街二段,有一家福州阿伯理发店。3月初,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记者通过导航找到这里。一张椅子、一面镜子、几把剃头刀就是林依伯的全部吃饭家当。71年前,他从家乡福州跨海赴台谋生,但因为两岸隔绝回不了家,只能凭借着自己的理发手艺在台湾扎了根。

  听闻记者来自福州,林依伯非常开心,用福州话跟记者聊起了那段悲喜交加的岁月。

  一甲子的理发店

  出生于1919年的林能火祖籍福州,由于家里兄弟姐妹众多,29岁那年他跨海赴台谋生。几经辗转,林能火最终在台北迪化街找到了一份理发师的工作。1959年前后,老板离世,他接手理发店,与妻子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光。不久,妻子也去世了,没有子女的他便一人打理理发店。

  迪化街曾是台北市重要的南北货集散中心,热闹的人潮带来了钱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林依伯的店门口常常排起长龙,剪一次发2元至5元(新台币,下同),一天的收入至少有二三十元,羡煞了周边不少人。

  随着台北西门町商圈、信义商圈等新商圈的兴起,迪化老街风华不再,许多人搬离了迪化街。尽管剪一次发的费用提高到了一两百元,但现在一天只有两三个顾客,甚至两三天才来一个顾客,林依伯的生活反而不如以前。

  林依伯的理发店大概20多平方米,生活工作两不误。正前方的理发台上镶嵌着一面老旧的镜子,桌面上放着几把手动或电动剃头剪,椅子的表皮已经剥落;屋子中间放置着饭桌、冰箱、电视、电饭煲等生活用品;后堂则是林依伯炒菜、如厕的地方;狭小的空间还加盖了一层阁楼,那是老人休息的地方,每天上下全靠一个木梯。每天吃过早饭,林依伯便坐在店门口,等着客人上门。这样的日子,他一等就是60年。

  福州味邻里情

  60年间,各种烫染拉吹的美发店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没读过书的林依伯只能坚守着传统的理发手艺继续推、剪、剃,一把手动剃头剪他用了几十年也不愿丢弃,犹如他饭桌上永远的福州味。

  这一天中午,林依伯为自己做了两道菜——红糟鱼和拌蚬子,全是地道的闽式做法。“从小吃到大的味道,永远忘不了。”林依伯一边做菜一边说。

  “师傅,今天我收摊了,这些鱿鱼中午拿去加菜吧!”理发店的对门有一个早市摊,卖猪肉和海鲜,摊主是一名中年妇女,说着一口闽南话。“阿玉,谢谢啦!”定居在此,林依伯也学会了闽南话。

  60年来,周边的邻居换了好几茬,但无论谁有需要,他一定会帮忙。每回猪肉、海鲜卖不完,阿玉都会将东西寄放在林依伯的冰箱里;附近还有一位卖水果的邻居,只要有事外出,就找林依伯帮他看店。因此,当大家得知他孤身一人后,也常常送些吃的、用的给他。于是,林依伯的餐桌上常常充满了福州味与邻里情。

  在日渐没落的迪化街上,福州阿伯理发店虽然天天开张,但来找林依伯理发的人越来越少,许多老主顾已故去,而年轻人根本看不上这里。

  即便如此,林依伯也从未想过离开,因为日子过久了,熟悉的小店、熟悉的街巷、熟悉的人事,让他舍不得。不过,每当有人上门,不论理不理发,林依伯总是满心欢喜地与人聊起过往,而他最常念叨的是“回家的故事”。

【责任编辑:马春林】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