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承袭古法 这对父子留住福州传统音乐“虾油味”
王道武和王增鑫父子对乐器制作进行探讨。
保留传统乐器个性化
几经风雨的“老天华”如今有了新掌门人王增鑫。1982年出生的他从小对乐器制作耳濡目染,并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
2006年,王增鑫开始接手经营“老天华”,他坚持用传统手法制作乐器,把老祖宗的手艺传承下去。“我有音乐的底子在,家族里就只有我一个玩乐器了,有责任传承下去。”
王增鑫还经常和父亲讨论乐器工艺的改进和创新,在他看来,传统乐器要根据形势进行改进,但要最大程度地保留传统乐器个性化的元素,再去和现代乐器的技术进行融合,吸收它们的精华变成传统乐器的养分,而不是变成现代乐器的附加品。
王增鑫举例说,逗管的“叫子”是用芦苇做的,但有不少人用萨克斯和黑管的哨片对逗管进行改良,虽吹出的声音足够大,音阶也还在,但失去了原来的音色和味道。
“声音中微微颤抖和通透的感觉没有了,改良的时候应该要找原来相似的材料,贴近原来的音色。”王增鑫说,在众多乐器行中,“老天华”核心竞争力就是对传统工艺的坚守和对本土语言和音乐文化的理解,他长期和当地民乐工作者交流,根据他们的需求来做乐器。
和老一辈只专注制作乐器不同,王增鑫还在店铺里开设了培训班,以教授民乐乐器为主,吸引了不少中小学生报名学习,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给百年老店增添几分活力。王增鑫还加入了茶亭十番乐团的演出,走进中小学,为学生们提供传统乐器的培训,积极开展非遗项目的传承和普及。
“留下一点种子,让传统乐器能走下去。现在说本地方言都少了,更何况由方言衍生出来的音乐。”王增鑫担扰民乐乐器生存的土壤逐渐消失,传统乐器被边缘化。他说,靠民间单打独斗坚守比较困难,希望政府能加大对传统技艺的扶持力度,在上下杭等地提供固定空间和场地,集中展示传统技艺。(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文/图)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