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建筑业:谋变突围再出发
“产能过剩”愈发明显
莆田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莆田市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1280.54亿元,比上年增长9.9%,增速较上年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当年新签合同额813.91亿元,同比下降2.1%,增速较上年回落36.6个百分点。当年新签合同额占签订合同额比重为63.6%,较上年同期下降7.7个百分点。建筑业总产值增速回落至个位数,行业规模总量发展增速明显放缓,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前景不容乐观。
“有的公开投标项目参投企业达300多家,竞争异常激烈。去年,我们公司一个标都没有中过。”荔城区一家建筑业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目前,我省建筑市场已实行全面放开制度,省内各地建筑业企业可直接参与莆田建设工程项目的投标,省外建筑业企业备案后也能参与竞争。由于僧多粥少,企业中标率很低。而一些大中型项目则被央企、地方国企以PPP或EPC模式中标,本地企业很难参与。
建筑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企业融资难也是行业内的普遍问题。“目前,莆田建筑业企业资金保障形势较为严峻。”莆田市建筑业协会副会长郑炜表示,本地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最低价中标、带资承包现象已十分普遍。
“过去十几年,建筑业发展迅猛,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房地产市场的火爆。”郑炜说,随着房地产市场“去库存”的推进,建筑业的“产能过剩”越来越明显。企业只有找准定位,转型升级,增强综合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莆田市住建局局长许建平表示,虽然莆田市有上百家二级以上资质建筑业企业,但企业规模仍然普遍偏小,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无论是在数量、规模、实力,还是在效益及带动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新常态下,莆田的建筑业企业要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人才素质,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谋变突围,抢占市场。
多元化经营+“走出去”
去年底,位于新涵街涵城商务中心的涵江区行政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当地行政审批事项和便民事项均可在这里一站式办理。而此前,涵江当地多家保险、设计企业已入驻这里。
涵城商务中心是涵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一个集多功能为一体的商务中心,总投资3亿多元。涵城建设前身为1993年创办的乡镇集体企业莆田市涵江区第五建筑工程公司,2002年改为股份制企业。目前,该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以建筑为主导,地产开发、能源贸易、投资等为主要业务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涵城建设总经理郑梅串告诉记者,如今,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施工行业逐步进入“微利时代”。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能够充分利用施工企业的剩余资源,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同时分散企业经营风险,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记者了解到,从2015年起,莆田市就开始积极鼓励建筑业企业到外地拓展业务,“走出去”发展。目前,莆田建筑企业在省外承揽工程施工已覆盖29个省(区、市),而江西、广东、重庆、安徽、四川、浙江、云南七省市产值均超过15亿元。其中,宏峰集团在重庆、四川、广东等地成立30多家分公司,广泛参与当地建筑市场竞争;巨岸集团的触角延伸至全国多个市场,在省内的厦门、龙岩、平潭及江西、广西等多地参与房地产、市政道路、装饰装修等项目建设。
据了解,2017年,莆田市建筑业在外省完成产值达265.26亿元,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40.5%。2018年,全市建筑业在外省完成产值263.07亿元,占总产值比重36.7%。尽管产值比有所下降,但外拓市场的力度不减。
2018年11月,莆田市对2016年出台的《关于促进建筑业发展壮大的实施意见》进行了修订,在修改原有9条帮扶措施的基础上,参考借鉴江苏省的经验做法,并结合莆田建筑业发展实际,又增加了7条帮扶措施。针对目前莆田建筑业企业发展存在的税源外流、企业人才紧缺、企业竞争力弱、资金压力大等问题,修订后的《实施意见》,在办公用房和基地建设、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发展、企业资质升级奖励、财税扶持奖励、职称评审和解决企业人才子女就学等多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扶持企业转型升级,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另外,莆田市还明确,将鼓励莆田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着力培育优势企业。
(记者 陈盛钟 陈荣富 通讯员 高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