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调,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完善协同机制
□王志贤
“强化山海协作,发挥港口的龙头引领作用”“对两大协同发展区进行系统性的整体谋划,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空间格局”……政府工作报告把“着力区域协调”列入发展重要举措,引起代表、委员们的共鸣、热议。
我省是最早实施区域协作的省份之一。上世纪80年代起,我省就开展了区域协作的探索,从“念好山海经”到“沿海山区一盘棋”,逐步形成闽东北、闽西南两大经济协作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为新时代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2018年4月,省委提出以福州都市区和厦漳泉都市区建设为引擎,进一步带动闽东北、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加快发展。2018年9月召开的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将经济协作区上升为协同发展区,以加强区域经济社会民生生态等各方面的协同发展,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发展新机制。
加快推进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完善协同机制是首要的、根本性举措。机制完善,做好两大协同发展区内的融合发展、两大协同发展区之间的互动联动,才有长效的制度保障,才会具备强劲动力和活力,从而推动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迈开大步、迈向高水平。
完善协同机制,要有先行先试、敢闯敢干的勇气和担当。中央赋予福建“六区叠加”的政策优势,只有大胆闯、大胆试,勇于创新、敢为人先,才能用好用足这些政策优势,推动大量的创新举措,在全省各地复制推广,从而起到激发闽东北、闽西南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实现区域政策效应最大化的作用,进而构建起有利于区域协同发展的管理机制、运作机制、落实机制,推动闽东北和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加快发展、协调发展。
完善协同机制,要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应通过实施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等举措,进一步突破行政界限约束,推动生产力合理布局、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形成高质量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坚持以市场为主导,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更多依靠市场力量、市场手段、市场机制实现资源要素产出效率最大化,促进产业间、行业间以及企业间的合理地域分工。
两大协同发展区的协同发展,不仅在经济层面上,还要拓展到社会、民生、生态等方面。为此,应创新社会管理体系,逐步推进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文体资源共享;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推进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治……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让百姓在协同发展中享受到更多的民生福利。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