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平潭流水镇北港村:当小渔村吹来文创风

2018-12-08 09:10:53  来源:福建日报
  

  曾经破旧贫困的平潭流水镇北港村,现在游人如织,仅去年就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村民旅游收入300多万元。北港村迎来如此蜕变,原因何在?

  当小渔村吹来文创风

  平潭流水镇北港村依山傍海,风景秀丽。在这里,两岸创客聚集,台湾文创与在地渔村文化相遇,餐饮、特色民宿、工艺品作坊、便利店等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曾经破旧贫困的小渔村成为文创村,这是村民想都没想到的事。“海还是那片海,但产业结构已转变,从渔业、运输业为主向第三产业变化,实现多元化发展。”村支书陈松柏欣喜地说,北港从曾经集体经济收入不到1万元的小渔村,已成为年收入达20多万元的经济强村。

  在他看来,北港的发展源于两个机遇:一是改革开放,另一个是实验区、自贸试验区、国际旅游岛带来的叠加优势。“北港是平潭开放开发的受益者。”他说。

  1956年出生于北港村的陈松柏,仍然清晰记得儿时家乡的样子:村上祖祖辈辈以打鱼为生,村里处处是泥泞的土地,贫穷是家家户户迈不过的一道坎。

  改革开放后,北港村两委决心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第一步就是改善水、电等基础设施。1990年起,我们陆续通过安装管道引入山上泉水,把泥泞小路改成了水泥公路。”

  同时,北港的产业发展也迎来新局面。20世纪70年代,村里从事捕捞业的渔民陆续将小木船换成小机帆船,10年后换成大机帆船,实现近海捕捞向远海捕捞作业方式的转变。“2000年开始,村民开始集资购买运输船,7年后运输业达到鼎盛时期,村里共有18艘运输船。”

  上世纪末开始,平潭迅速崛起成为“海运之乡”,包括北港村在内的平潭人经营的海运业几乎遍及全国各大港口,但这也让北港村面临着新的问题。“村民负责的船舶除极少部分在本省注册外,大部分在国内沿海省份乃至境外注册。”陈松柏说,如何提升乡村经济活力、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是北港村新的必答题。

  2009年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以来,北港村抓住“千年一遇”的机会,巧做石头文章,发展壮大旅游、民宿、文创、观光等产业,逐一突破村里经济空壳、人口空巢等困境,解决产业空心问题。

  来自台湾嘉义的林智远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6年,初次踏入北港的林智远对这个村庄倍感亲切。他受到台湾民宿成功经验的启发,带着伙伴们来到这里,向村民租下8栋石头厝开始经营民宿。他从当地君山上搬来几个“石锣石鼓”,以此敲出美妙音符,打响“石头会唱歌”招牌。

  仅两年多,“石头会唱歌”艺术聚落逐步成为集民宿、文创、餐饮等为一体的两岸文创交流平台,北港的人气、生气在不断聚集。

  平潭是闽台合作的窗口,也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当地政府将北港定位为文创村,在此建设两岸共同家园文化创意聚落区,整合周边的山、石、田、海资源,打造原生态海岛渔村文化旅游目的地。有关部门还将平潭台湾创业园扶持措施等优惠政策辐射到北港,让台湾青年享受同等待遇,得到更多实惠。

  北港村也有了属于自己的集体产业。陈松柏说,村委会对村内闲置石头厝统一租赁,按每平方米3元的价格再由实验区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统一运作,解决开发财力不足的问题,规范了市场秩序。

  据统计,目前北港村共签约石头厝52栋,已营业民宿32栋,正在装修15栋。村子引进“石头会唱歌”艺术聚落、“风中旅行”等8个台湾青年文创团队,落户4个采风基地,从业台湾青年35人。仅去年,北港村共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村民旅游收入30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也从2011年的1.53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2.76万元。

  从破旧不堪的贫困村到青壮年外出打工的“空壳村”,再到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40年来,北港村抓住改革开放的发展机遇,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如今村年集体收入稳列平潭建制村前三名。

  “真是做梦也想不到,村里发展得一年比一年好。现在,我老来享福,拿着村里保洁员的工资,不用再风吹日晒去放羊了。”村民林木生兴奋地说。

  (记者 林霞 王凤山)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