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执着产业报国梦 一片赤诚“玻璃心”
福耀集团全景天窗生产车间内景。 (资料图片)
勇做改革探路者
过去的高山厂,工人拿固定工资,每月18元至22元不等,干好干孬一个样。承包高山厂后,曹德旺要学习国家改革开放的精神,对高山厂进行改革,改变职工吃“大锅饭”的现象。
“改革始于推广管理会计制度,树立会计的权威性。同时,我还对工资结构进行调整,工人由原来固定的8小时白班,变成3班倒,设备24小时不停运转。为此,又向社会新招了60名工人,月薪提高至100元。”曹德旺说。
管理机制的改革极大调动了员工积极性,产量与承包前相比翻了几倍。“承包才4个月,我们就赚到了全年应该上交的6万元承包费。”曹德旺说。
此时,企业承包正在全国轰轰烈烈展开,国务院发布《国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规定,国营工业企业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经济组织,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和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
据此,高山厂开始探索镇政府与私人承包者合资经营,镇政府以账面资产入股,曹德旺和其他承包者以现金入股,两方各占50%股份,投入的现金用于设备升级改造。此后,其他承包者先后退出,而曹德旺选择咬牙坚持,将自己的房子抵押给福清市农业银行,用贷款继续承包下去。就这样,曹德旺成为个人股中的最大股东。
1987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曹德旺持续扩大经营规模,兴建中外合资福建耀华玻璃工业有限公司。“那时,其他几个承包者骂我是傻子,如果承包政策变了,我们就会变成投机倒把分子被抓。但我坚信政策只会变得越来越好,改革开放一定会取得成功。改革总得有人先行一步,我愿意做一个探路者。”曹德旺说。
事实胜于雄辩,1988年5月份投产的汽车玻璃业务在随后几年大放异彩。到1989年,福耀成立2年后,产量和品牌在国内乡镇企业中独树一帜。
第一步算是成功了,后面该干什么?上世纪90年代初,很多乡镇企业痴迷于多元化发展,福耀也曾参与兴建房地产项目“工业村”,并涉足装修、加油站、配件、贸易等行业,看起来似乎发展得很好,但每年忙忙碌碌,利润却很有限,企业发展也进入“瓶颈期”。
充满疑惑的曹德旺去求教证券投资人士,得到的回复却是一通“大骂”:“你这个是垃圾股,要是投资者喜欢玻璃就会投资玻璃股,喜欢房地产就会投资房地产股,可你这个小企业什么都做,谁敢投资你们?”
一语惊醒梦中人,1989年前后,曹德旺开始谋求真正的转型,集中力量做强主业。新加坡一家银行的负责人仰波告诉他:“企业发展主要靠品牌技术、管理和资本三大要素。上市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设置期权安抚和激励管理层。上了市,更有利于集中力量做好主业。”
此时,让福耀上市的种子已深深埋在曹德旺的心底。一次偶然的机会,曹德旺偶遇福建原省政府秘书陈元魁,得知省里正在找一家企业做国内证券市场上市的试验品。
“我推荐你和福耀怎么样?”陈元魁说。
“可以啊,福耀本来就是改革开放的试验品,省政府需要试验,就拿去试吧。”曹德旺说。
1991年春节过后,福建省原体制改革委员会和人民银行组成工作组,专程讨论福耀上市事宜。在福耀之前,福建省没有公司上市,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最后讨论的结果是进行股份制改革,把福耀1990年时的净资产6100多万元,按每股1.5元计算,分成4085万股,面值1元,实际上等于没有溢价。其中,有1000多万股很快就卖完了。
但是,福耀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晃儿股改2年多过去了,福耀还是没有挂牌,社会上开始流传谣言——曹德旺想要圈钱跑路。此时,部分质疑者要求曹德旺回购股票,不得已他借钱回购了400万股。
后来,在股东的协调和帮助下,曹德旺终于成功递交申请上市报告。1993年6月10日福耀玻璃(证券代码600660)正式上市,开盘价44.44元。这意味着3年前股改投入的资金翻了近10倍。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