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年】“对外开放兴,福建兴”
舞剧《丝海梦寻》生动再现了“海上丝绸之路”沟通交融的繁华景象。 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摄
眺望福州新区。 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摄
外引内联,全力助推发展高质量
福建曾为海防前线,长期重大项目短缺,产业基础薄弱,结构偏轻。
扩大开放,外引内联,加快产业布局和转型升级,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在宁德三屿工业园区平整好的荒滩上,一排排打桩机、夯土机机声轰鸣,施工正酣。4月28日,上汽集团乘用车宁德基地项目正式奠基,这个宁德历史上最大的项目,一期达产后加上配套项目,预计可新增年产值近600亿元。
该项目是由国内汽车制造商的领头羊上汽集团与全球动力电池领军企业宁德时代新能源强强联合、共同建设,将带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助力福建成为东南沿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外引内联,让福建的汽车工业从无到有,驶上高速路。
1995年,闽台合作创建东南汽车,翻开了福建汽车产业的新一页。在国内车市进入微增长的背景下,东南汽车去年逆势上扬,年销量超15万台,同比增长近40%,创下历史新高。
2007年,福建奔驰公司正式成立,这一迄今为止海峡两岸最大的国际汽车合作项目,已然成为梅赛德斯-奔驰轻型商务车全球生产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
2016年,福汽和北汽开展战略合作,携手推动福建奔驰做强做大。
而今,上汽与宁德强强联手,新能源汽车产业正成为福建培育新动能一大引擎。
以开放为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我省着力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优增量。
开放,让“前线”变“前沿”。
持续推进的闽台产业对接升级计划,让两岸企业有了更多携手共进的机会。目前,43家台湾百大企业在闽投资,福建实际使用台资74.5亿美元。
由台湾联华电子与福建方面合资组建的联芯集成电路项目,总投资62亿美元,创下我省单体项目投资金额之最。目前月产12英寸晶圆1.6万片,产品良率已达行业领先水平。龙头带动下,厦门迅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相关项目超过100个。
一期投资370亿元的晋华存储器项目,下半年芯片环节有望迎来全面投产,将建成国内首家具有自主技术及世界级先进制造工艺的存储器研发制造企业,填补我国动态存储器产业国产化空白。而在以晋华为龙头的“芯谷”晋江园,已引进矽品封测、芝奇内存模组、美国空气化工等20多个产业链项目,总投资约600亿元,将形成“设计—制造—封测—材料装备—终端应用”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推动福建打造东南沿海集成电路新基地。
开放,让“断裂带”变“连接带”。
依托生态、海洋优势,福建吸引来大批央企、民企和跨国公司的目光,大项目好项目争相落地,铸就产业高地。
在福清兴化湾,福建三峡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加快建设,金风科技、江苏中车、西安风电已纷纷入驻。“我们将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尽快取得一批基础性、原创性、引领性成果,实现海上风电重大装备国产化、福建造。”三峡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2015年6月,省政府与三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立足福建、面向沿海、辐射全球,共同推进福建海上风电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和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预计未来总投资将超2000亿元。
“培育和引进优质大项目,其效应不仅是突破产业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而且将带动产业链缺失环节的填平补齐,延伸拓展产业链的上下游配套,真正打造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产业群。”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四海认为,这正是福建加快动力转换接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近5年,我省工业投资从4548亿元扩大到8600亿元,年均增长13.5%,千亿产业集群由5个增加到11个。产业结构由“轻”向“重”,产业链条由“短”变“长”,产业规模由“小”做“大”。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向高端化、集聚化发展,发展层次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开放支点撬动发展机遇,福建密切跟踪国际科技、产业发展最新变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已呈集聚发展态势。
数字经济,崛起东南。在福州滨海新城的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站在“潮头”上的大数据产业,大幕已然开启:产业园已拥有面向医疗、教育、旅游、位置服务等领域的大数据企业161家,将集聚发展起千亿级的信息化高端产业,打造成为福建乃至全国的数字经济示范区。
5月18日,以“建设新福建·共创新机遇”为主题的国际资本投资福建对接会在福州举行,30个外资重点项目现场集中签约。省长唐登杰表示,福建将坚定不移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全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鼎力支持外资企业在闽发展。
在全球化竞争合作的洪流中再造优势,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身兼政策与区位优势,福建正加速向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迈进。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