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坚守实业 打造实体经济典范之城
将LED光谱技术应用于植物生命科学领域,安溪中科三安植物工厂让“万物生长靠太阳”的名言,有了新的演绎。 (陈晓东 摄)
一场声势浩大的“机器人总动员”正被企业家津津乐道。数据显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泉州已有超2000家规模以上企业参与“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智能化改造,规模以上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45%以上,平均减少劳动用工约30%。以哈工大机器人研发中心为例,通过与哈工大开展政产学研合作,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该中心成立不到两年,便为百宏集团、腾达瓷砖、三斯达鞋材等一批用工量大的企业提供技术改造方案80套,为恒安、安踏、梅花伞业等数十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上百次。一个生动的例证是:原来陶瓷行业用工量最大的就是在瓷砖包装这道工序上,每条包装生产线需要12人,如果“两班倒”则需24人。该中心为陶瓷行业量身定制的“大规格瓷砖自动包装线”和“超小规格瓷砖自动包装线”给企业带去“惊喜”,前者一条生产线仅需2个人,包装生产效率提高2倍;后者每条生产线则可减少用工50人左右。
机器人之外,泉州还专注为实体企业插上石墨烯、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大数据、纳米材料等新技术的“翅膀”,在普通产品上增加新的功能、功效,进一步提升附加值。如今,全市企业每年投入近1000亿元升级生产设备、改进技术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在全国形成典范。以九牧厨卫为例,在一系列新技术的结合中,马桶可以识别语音,花洒喷出的是能跳舞的水珠,水力可以发电照明,丝滑釉技术让手动除垢成为过去式。将卫浴与橱柜、衣柜、阳台、陶瓷、石材、全屋水系统科学整合,从客户端到工厂端的全面打通,更让企业迎来了泛家居、快定制的市场蓝海。
深谙实体经济不能走单一发展、脱实向虚的路子,除了发力传统实业,这几年泉州还努力迈向新的高端实业。眼下,集成电路产业链、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链、石墨烯产业链三大高新技术产业链条已在泉州初具规模。瞄准新的千亿集群,“泉州芯谷”正致力打造全球重要内存生产基地。一期投资370亿元的晋华存储器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纳入国家“十三五”集成电路产业重大生产力布局,年内即将投产,有望填补国内DRAM内存生产线空白。
视线转移至安溪县湖头镇。让蔬菜在无菌的环境里生长,没有腐叶,放冰箱一周也不会坏;让荒漠、高原、太空和海底也能种植,解决特殊地域和人群吃不上新鲜蔬菜的难题;通过营养液成分的调整,有效提升蔬菜和药材的有效成分,让“食材”悄无声息地成为可口健康的“药材”……这样的场景,在泉州(湖头)光电产业园中科三安植物工厂里成为现实。除了直接出产销售蔬菜外,由企业自主研发的植物栽培模组设备更是在亮相前就早早收获了一大批欧美订单。
靠实体经济起家,终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高质量发展和赶超跨越重任在肩,拥有“晋江经验”这笔巨大财富的泉州早已将“1234”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摆上台面,期待至2020年实现GDP近万亿元、工业总产值近2万亿元,基本形成传统、重化、高新产业三足鼎立的新实体经济格局。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