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促农增收 共享发展成果

福建烟草商业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纪实

2017-10-16 09:43:34  来源:福建日报
  

福建烟草商业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纪实

  福建探索综合农业经济链建设,利用密集烤房闲置期种植黑木耳、毛木耳、茶树菇、凤尾菇、香菇、海鲜菇、蘑菇、鸡腿菇等食用菌。图为上杭庐丰的三丰烘烤工场内,农民在采摘试种的凤尾菇。

  转型升级 现代农业促增收

  曹胜金,沙县虬江街道曹元村“好烟稻家庭农场”负责人,土生土长的沙县人,他没外出做“沙县小吃”,留下来当农民一样致富。

  2014年年初,三明市、沙县两级政府充分利用土地流转顺畅的优势,鼓励农民创办家庭农场。曹胜金就是趁着这股“东风”,于当年4月和妻子创办了“好烟稻”家庭农场,确定了“规模化种植、农场式经营、专业化服务、综合性效益”的生产经营模式。3年来,“好烟稻”家庭农场种烟面积稳定在115亩,水稻及烟后稻370亩,年均总收入达107万元。

  “以前凡事都亲力亲为,现在有了稳定的规模,我更注重通过科学管理来增加收益,真正把家庭农场的规模效应发挥出来,同时带动更多人和我一样富起来。”在曹胜金看来,能够把周边富余的村民劳动力利用起来,同时,也让乡亲们创收,皆大欢喜。

  沙县是著名的“沙县小吃”发源地,全县总人口26万,常年外出从事小吃经营的人数近8万,劳力外流严重。2009年起,沙县烟草助力当地政府土地流转,建设职业烟农队伍,争取政府支持,在户籍、信贷、子女就学、医保社保、种烟补助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引进周边种烟县的高素质烟农;同时,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生产技术指导、物资供应服务以及技改、物资补贴等生产扶持。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烟农由此逐渐形成。

  “原来烟农队伍很不稳定,一年要换掉三分之二。职业化烟农形成一定规模以后,每年烟农变动只有5%。”沙县烟草副经理林伟杰介绍说。

  借县政府鼓励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沙县烟草积极探索“烟叶家庭农场+合作社专业化服务”的烟叶生产组织经营新模式。对烟叶家庭农场提供差异化扶持,如种植计划倾斜、物资扶持、合作社优先、专业化服务、优先购买农机具等。

  家庭农场具有较好规模基础,再引入企业化管理、强化合作社专业化服务、施行精益生产,农民的日子当然越来越好。来自尤溪的烟农陈启辉2015年注册“启辉家庭农场”,流转土地80亩,种烟60亩,年收入可达40多万元。沙县本地烟农曹胜金注册“好烟稻家庭农场”后,种烟面积稳定在115亩,水稻及烟后稻370亩,拥有植保机、收割机等农机具36套,烤房8座,机库房1100平方米,每年纯收入近40万元。不但他自己富起来了,烟叶规模种植后的劳动集中环节还能解决很多人的就业问题,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增收。2015年11月,国家烟草局局长凌成兴到沙县夏茂走访职业烟农、参观家庭农场后,高兴地发出了“越看越高兴,越看越兴奋,越看越踏实”的赞叹。

  据了解,福建是全国重点烟叶产区之一,烟叶产区分布在龙岩、三明、南平市28个县(市、区)。烟叶产业在农民增收、地方增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全省种烟农户4.59万户,种植面积75.53万亩,预计收购烟叶216.9万担,实现烟农售烟收入31.2亿元,户均收入6.8万元,实现烟叶税6.8亿元。

【责任编辑:燕宇】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