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首推农村生活垃圾三级分拣 分类方法接地气
督导员挨家挨户检查 纠正错误分拣
每天清晨6时,垃圾分类督导员李红模就出门了。因为,李红模要赶在保洁员上门收垃圾前,将琼坑村全村居民家门口的垃圾桶检查一遍……
村里选出的第一批督导员,一共两人,负责对全村250户家庭户的垃圾分类进行督导、分拣。每天早上6点,李红模抓着火钳出门,挨家挨户地查看分类垃圾桶。谁家分错了,谁家把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套在桶上,都会被他一一纠正。“如果分错了,就用火钳帮他们分拣下,再多教几遍,就记住了。”他说,不少年轻人外出打工,村里老人、妇女、孩子多,跟他们说可回收、不可回收,不一定听得懂,但会不会烂,一听就明白。
一个礼拜前,村民李伯顺的一个小举动令李红模很感动。那天早上,李红模照惯例打开垃圾桶,可腐烂与不可腐烂两只桶里成了“大杂烩”,他正提起火钳,50多岁的李伯顺冲过来。“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来捡。”李伯顺弯下腰,挽起袖子,直接用手将两边的垃圾分拣一遍,嘴里不停解释,“昨晚家里来客人,喝了小酒,一时疏忽了。”
“现在,村民的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能达到90%。”李金锚说,为了让村民对垃圾分类有入心的认识,提高村民对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从源头控制垃圾产量,8月初开始,琼坑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户主大会、党员大会等形式,进行垃圾分类动员培训,利用农闲时间开展“白+黑”授课宣传,从村两委的小范围宣传,扩大到全村农户做动员,安排有奖问答等多种鼓励措施,让垃圾分类宣传深入人心。同时,还发动村里威望高、人缘好的老党员、乡贤理事组建环保监督小组,对家庭垃圾分类情况、村垃圾转运情况、村容村貌环境等多方面进行督导检查,特别是针对薄弱环节、落后情况列入“问题清单”给予特别关注,形成党员带好头、先进带后进。
保洁员每天上门两趟 再次分拣收运
早晨8点、午后3点,分片保洁员吴桂花和同事会开着垃圾清运车,来到村民家门口,他们熟练地将会烂和不会烂的垃圾分装到清运车的相应分隔区内,对垃圾再次进行分拣,厨余垃圾送到收集点,由市政集团厨余垃圾专用车外送处理。“只要村民把垃圾分类完,剩下的就是我们的事,”吴桂花说,工作量虽然多了,肩上担子重了,但明显感觉到垃圾减量,做起来有意义。
垃圾被收集运走后,琼坑村77号住户李大姐将垃圾桶清洗干净放回原处。她说,一开始觉得麻烦了些,但明显感觉到房前屋后的环境变好了。“为了达到减量的目的,村里鼓励大家婚丧宴请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家庭不使用一次性杯子,出门买菜自带购物袋,分类垃圾桶不要再套塑料袋。”她说,保洁员清走垃圾后,大家都会自觉对自家的分类桶进行清洗。村里也鼓励大家,把空瓶子、废纸张、报纸等可回收物分类收集,自主销售或送到环保小屋兑换积分;还教大家用茶叶渣、菜叶制作环保酵素,通过资源回收再利用,将垃圾变废为用,发挥最大功效。
“‘三级分拣’模式鼓励家庭从源头分类、督导员定点分拣、保洁员上门分类收集,确保垃圾分类自下而上进行。”内厝镇环卫所所长林党生说,琼坑村取消村内垃圾集中堆放点和垃圾池,村保洁员每天将可腐烂与不可腐烂垃圾分类收运到收集点,市政集团定时转运,做到日产日清、不留卫生死角,实现垃圾从投放到处理全程不落地,大大减少了蚊虫滋生的可能性,净化美化了村庄生活环境,让村民从垃圾分类中受益。
林党生指着琼坑村牌旁的空地说:“这块地是我们阳光堆肥房的选址用地,建成后可供琼坑和莲塘两个村共同使用。”以后,就可以利用太阳光吸热辅助加温,通过添加高效微生物复合菌剂快速分解有机垃圾,可处理相邻2个行政村6个自然村4500多人每天产生约1吨的可腐烂垃圾,堆肥40-60天即可直接还田增肥,“将垃圾就地处理,大幅降低清运处理成本,将部分垃圾变废为宝,得到资源化利用。”
如今的琼坑村,不仅大力培养村民的文明环保习惯,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还形成了一整套符合村情民情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