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首推农村生活垃圾三级分拣 分类方法接地气
村民对垃圾分类很配合很支持,投放准确度也很高。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曾嫣艳 通讯员 王琦 许竞雄 洪小培)今年8月初,翔安内厝镇琼坑村掀起了一股“垃圾分类”的热潮。每户居民家门口,架起了“可腐烂与不可腐烂”的两种分类垃圾桶。从家庭源头主动分类,到督导员督导分拣,再到保洁上门分类收集,建立起三级分拣的收集体系。在琼坑村党支部书记李金锚看来,这是推行农村垃圾分类的成效之一。
池水靓丽清澈,房前屋后整洁有序,“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自从被翔安区确立为“垃圾分类示范村”以来,琼坑村以创建“清新琼坑”为目标,紧扣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思路,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减量,探索出一条富有琼坑特色的经验模式,并打造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示范点。
下一步,琼坑村将借鉴浙江金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减量处理经验,建设阳光堆肥房进行就地资源化利用。“清新琼坑”正以实际行动,保护绿水青山。
村民环保意识提高 垃圾分类减量
位于内厝北部的琼坑村,是个名副其实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全村户户家门口,立着绿橙两色垃圾桶,上面设有责任岗,为防止野猫野狗翻倒垃圾桶造成二次污染,每个垃圾桶边上还专门设置了固定铁架。
全村228只垃圾桶都有固定编号,对应着家庭户的门牌号,桶身印有“可腐烂”与“不可腐烂”字样。这种看似简单又接地气的分类方法,已深入人心。村民老李告诉记者,菜叶、果皮、剩饭剩菜等,会烂掉的,是厨余垃圾,要倒在绿桶里,不容易腐烂的放橙色桶。
“试运行一个月,效果非常好。村民的垃圾分类知晓率不仅高,而且都很配合很支持,投放准确度也很高。”李金锚说,这套分类标准虽算不上有多准确,但简洁易懂,符合农村的实际,村民在源头把好第一道关,从源头真正做到分类减量。
据悉,为了抓实垃圾分类工作,琼坑村成立了以书记、主任为组长的垃圾分类领导小组,结合村情民情,因地制宜制定了《垃圾分类考核制度》《党员、村民代表联户包片制度》《卫生督查制度》等六项制度,有力有序地推动垃圾分类工作。
不仅如此,琼坑村还开创“镇、村、片、组、户”五级联创网格化管理模式,村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挂钩联系5-10户家庭,指导村民正确对垃圾进行分类,通过细化目标划定责任区域,以点带面促进任务化整为零,推动垃圾分类纵深发展。党员联系户、村民代表、妇女委员带头表率,做好垃圾分类,包户自觉接受监督。
同时,村里还成立了考核小组,9月份开始,对家庭户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考核,形成村民自治、全民共督的社会氛围。“考核分优秀和促进两档,考核结果将公布在村里的公示栏。”李金锚说,表现优秀可兑换实物或现金奖励,鼓励优秀户,激励促进户,形成村民自治、全民共治的氛围。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