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养成记:从医63年至今仍坚持临床工作
弟子已独当一面
在省二人民医院门诊楼6楼的福建省中医脾胃病医学中心候诊区,找中心主任柯晓看诊的病人络绎不绝。
根据杨春波“大脾胃”的学术观点,省二人民医院的便秘诊疗团队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依托,整合脾胃病科、肛肠科、普外科、精神心理科、消化内镜室、影像科、超声科、胃肠动力室、中医综合诊疗室、生物反馈治疗室等多个相关科室的医疗资源,成立该中心,强调多学科诊疗,成为福建省高水平临床医学中心、医疗“创双高”项目。
不仅如此,在国家级重点专科——省二人民医院脾胃科黄恒青的门诊室内,患者也是人头攒动。
柯晓和黄恒青都是杨春波的弟子。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杨春波陆续收了8名弟子,坚持用传统师带徒的方式教学。
每当杨春波看诊,徒弟们就跟在他身边抄写病历、学习。“现在的中医都是从正规院校毕业,虽然也跟着导师临床学习了一段时间,但是临症抄方的时间太少,怎么能学会老师的经验?传统中医的师承教育就得耗时间才能领悟。”杨春波说。
2006年,杨春波荣获中华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07年,他创立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如今,柯晓已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分会主任委员,福建省中医脾胃病医学中心、福建省脾胃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黄恒青为国家级脾胃病重点专科负责人、福建省中医药学会脾胃分会主任委员。
传承喊“起步走”的人
除了学术传承,杨春波看得更远。他说:“‘国医大师’除了学术有建树,有好的医德医风,更要在中医学术的传承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有此感悟,还得从他的四叔杨嘉端说起。他发现,叔叔看病很在行,却不善总结,去世后,仅留下一本油印本,记录自己行医的医案,并未总结自己的学术观点。
后来,杨春波发现,像叔叔一样不善总结的老中医其实很多,他们没有精力、时间去总结,甚至没有认识到自己有哪些优势、长处。
为此,他和福建几十位名老中医一起,筹建福建省中医药学会传承研究分会。这是全国首个中医传承研究会,让退休老中医药专家有了学术之家,可以梳理学术思想,总结经验,再经临床传播。
他还组建国家级、省级学会分会4个,创办“福建岐黄论坛”,不定期举行中医学术研讨。
在他看来,中医的60岁是职业的黄金期。这时退休,是一种损失。研究会选取33位福建名老中医,由传承研究会分会组织写作班子,帮助这33位名老中医整理他们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以便更好传承。
“广东有岭南中医流派,那么福建中医也能探索自己的中医特色,将闽派中医的学术流派更好总结,并且发扬光大。”杨春波坚定地说,“因此,传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能光喊‘一二一’原地踏步,还需要有人喊‘起步走’。我愿意来起这个头。”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