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一带一路”东风 中国企业铺开“出海”新画卷
合作互惠共赢 “独奏”变“合唱”
在“扬帆出海”时,很多中国企业不仅谋求自身长足发展,也通过合作的方式与当地共同成长,实现“同频共振”。
在回顾公司在马来西亚的国际化进程相关实践时,中车株机公司董事长周清和认为,“合作、互惠、共赢才是受人尊敬的关键。”
基于这个理念,近年来,中车株机提出了“五本”理念,即在目标市场实施本地化制造、本地化采购、本地化用工、本地化服务、本地化营销,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在马来西亚,当地85%以上的轨道交通装备订单均由中车株机负责生产,一方面满足当地人就业,另一方面发展当地几乎空白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
在和马来西亚开展合作的八年历程中,双方在十个项目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中车株机在马设立了两家子公司和一家合资公司,员工本地化率超过80%。这为马来西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为中车株机“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实现了共同进步、合作共赢。
为了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中国国机集团提出了“海外再造新国机”的企业发展目标,将沿线国家作为海外业务拓展的重点。目前,国机集团在沿线48个国家投资了773个项目,总金额超过700亿美元,促进了所在国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极大改善了民生,促进了当地的就业。
2014年9月,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斯里兰卡总统马欣达.拉贾帕克萨共同见证下,由国机集团建设的普特拉姆燃煤电站全面投入使用。电站投运后,斯里兰卡电价下调25%,使千家万户受益,有力保障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此外,在白俄罗斯建设别列佐夫400MW联合循环电站项目建设期间,国机集团在设计、地勘、财会、税务、交通运输、供货、土建和安装等各项工作中,为当地人员提供了数百个就业岗位,累积当地分包金额达数千万美元。
打造产业平台 助力中企“走出去”
作为浙江省乃至全国较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华立集团凭借多年在海外的探索和实践,在中企“出海”模式上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具体产业特点的多种模式,包括直接对外贸易、对外投资、深耕重点国家等。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中企走出国门,华立集团利用自身经验,实现了从“走出去”的探索者、践行者到推动者的华丽转身,助力中企“抱团出海”。
在距离泰国首都曼谷市区114公里的地方,华立建设起了“泰中罗勇工业园”。这是泰国唯一被中国政府批准的“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里面有近90家中国的国有、民营制造企业,生产经营范围包括汽摩配、机械、电子电气、建材五金等,带动中国对泰国投资超25亿美元,解决当地就业2万余人,成为中国传统优势产业在泰国的产业集群中心与制造出口基地。
近年,泰中罗勇工业园日益成为中国企业间信息分享、解决问题的重要平台。在工业园的引导下,中国企业的汽摩配产业链、金刚石工具产业链、光伏产业链也日趋完善。为此,工业园多次获赞“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优秀平台”。
在以制造业为主的“一带一路”建设下,成熟的海外中国企业园区成为中企“走出去”的必然需求。未来五到十年,华立集团还将复制优化泰中罗勇工业园模式,帮助不同需求的中国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海外产业转移平台。
- 福网推荐
- 闽都大家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