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根雕产业链缺失 外地经销商赚走大钱
建平村根雕一条街
根雕师傅金宁魁在打胚作业
一说起“红木”,首先想到的是“莆田”;一提及“铁观音”,也必定是“安溪”两字立刻浮现。倘若问根雕是哪的,估计很多人都得费力地思考一番。
“中国根雕看福建,福建根雕看福州”,根雕业内一直有这么一种说法。虽然很多福州人对此耳熟能详,但并不十分确定“根雕”到底在哪,大多也只是知道福州闽侯上街有条建平街,沿街商铺专门销售中低价位的木根雕产品。
据统计,上街生产或加工的根雕产品约占全国80%的市场份额,2013年交易额近达30亿元,相关从业人员达6万多人。这些漂亮的数据足以表明,闽侯上街的根雕在根雕界具有统领地位。然而,由于产业链缺失、缺乏品牌运作,“大钱”被外地经销商赚走,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根雕生产加工基地——
闽侯上街,长期面对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陷入“名利双丢”的窘境。
记者走访
占全国近80%份额,仅建平村就有近1500家相关企业
走在闽侯上街建平街,东南快报记者发现,整条街几乎都已被根雕“承包”,佛祖、观音、达摩、仙鹤、寿星公、山水、花鸟、虎豹……根雕作品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而建平村的房前屋前,都堆放着许多古树干、树根等根雕原材料。几乎所有的空地都被利用起来,只要有路的地方,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根雕作坊。
放眼望去,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根雕,前屋大厅摆放各种根雕成品,后屋大院里当起了根雕加工基地,这种“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也成为上街当地的一大特色。有人说,到了建平村,一家一家看过去,就得花上两三天的时间,到了这里,就到了全国最集中的根雕批发市场。
金宁魁是上街镇较早从事根雕行业的村民,可谓是上街镇根雕产业发展史的见证人,同时他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雕项目代表性传人。他回忆说,1988年他到晋安区象园村一家木雕厂打工时,村里就仅有一两户从事手工作坊式木雕。
据了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福州城建提速,原本位于市区的象园、大坂等地根雕企业和作坊逐渐迁移至西郊的闽侯县上街镇。此前,上街建平村等地已有数十家作坊式的根雕厂。随着闽台交流日渐热络,一些台湾人也来此办厂。上街本地人见此纷纷跟进,要么自办根雕厂,要么到根雕厂学艺、做工。
“村里的木根雕发展,与台湾客商前来投资办厂有较大关系。”金宁魁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台湾客商带着设备来到该村办厂,机械化的设备加快了建平村木根雕产业的发展,“那时根雕原材料有90%是从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进口到村里的。”
在此带动下,上街根雕渐成规模,仅当地建平村一个村,从事根雕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就有近1500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当地发展根雕企业2000多家(户),相关从业
人员达6万多人。目前,上街根雕产品约占全国80%的市场份额,2013年交易额达30亿元,上街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根雕生产、销售基地之一。
村民讲述
3000元的原材料加工后转手卖近10万元,但如今市场低迷
“这周边的建平村、蔗州村、浦口村、岐安村、马保村等村庄,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根雕艺术品制作这门手艺,这些村子也被称为‘根雕村’。”建平村当地几位村民纷纷自豪地对东南快报记者说。
究竟缘何能引得闽侯上街人如此得“根雕热”?当地人跟东南快报记者是这么形容的,对上街人来讲,开个根雕厂很容易,“十几万元买车木料,弄一间屋子,请上一个师傅,就能做老板。如若本身有手艺,那就更是容易。”此外,根雕行业里的可观利润,也是上街人纷纷投身根雕行业的主因之一。一根大概价值不到1000元的原材料,经过加工后,就能以近两万元的价格售出,有的甚至更高。
“以前根雕制作的材料都是别人废弃的树根头,所以回收成本并不高,但现在制作根雕的多了,有的也想用好材质的原料,因此现在村里很多人也到外地去收购原材料。”一位专门从事树根采购商的林先生说,收购价格要看情况,有些本身形状就很好的树根头,有的价格只要几块钱,有的却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不过,他同时也解释称,原材料经过一手转卖,也会获得可观的利润,“当时我以3000元的价格卖给他,他大概花了15天时间加工成根雕艺术品后,立马有人出近10万元的价格收走。”
不过,林先生也坦言,以前一直很红火的根雕生意,今年其实也不是那么好做。他说,以前市场景气的时候,他一个月都会去外省进一次货,一年赚几百万应该还是妥妥的。“现在市场不景气了,货没那么容易脱手,所以也不能轻易出手,否则压太多货资金周转不过来。”林先生表示,从去10月前后,销量开始明显下滑。
上街根雕处境尴尬
材料、人工成本普涨,“大钱”被外地经销商赚走
批发销量大幅减少,但东南快报记者经市场走访调查后发现,根雕产品的价格却并未因此而有所降低。不少根雕生产企业老板表示,材料的价格上涨压力一直存在着,由于采用的一半都是老树根,树龄在两三百年甚至有的已有上千年。“能够用工具车机械挖到的树根,基本都被挖出来当原材料,连外地如云南、四川、山区偏远一带的很多材料也都被挖掘出来。”现在国家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日趋重视,国内及国际的材料也越来越难运进来。
除此,由于近年来根雕企业增长迅速,因此一些颇具技术含量的技师渐渐成为了“香饽饽”,各个地方都抢着要,工资也一路水涨船高。
“材料成本涨,人工成本也在涨,现在的根雕生意真是越来越不好做。”一家根雕店的张老板无奈地说。多位经销商也向东南快报记者坦言,目前根雕批发量确实大减,但其价格一般不太可能下调,“现在原料和人工成本越来越高,成本就在那,终端价格还能低到哪里去呢?”
虽然根雕的终端价格依然坚挺,但由于闽侯上街主要经营的是根雕批发市场,目前批发量的大幅减少,对整个闽侯来说有着不小的冲击。
“虽然上街根雕产品约占全国80%的份额,但庞大的从业人员背后是无序的竞争,大多是‘单兵作战’,散落、杂乱、各自只顾埋头自己赚钱。”从上世纪80年代就入根雕行业的吴杰说,上街上千家根雕企业大多是作坊式生产,散落在十几个村,坐等客户上门交易,相互杀价、无序竞争现象时有发生。
“大则渐大,但强则未必,上街根雕长期面对着‘省内开花省外香’的尴尬窘境。”吴杰感慨地说,从产业链来看,上街根雕大多仅限于加工、生产环节,在包装推广、品牌打造等缺失很大,加上产品重叠、雷同,根雕产品也仅卖个出厂价、批发价,附加值不高。“多数产品直接被销往省内外大型专业市场,比如浙江东阳及我省莆田等地厂商从上街购买根雕作品后,进行二次加工重新包装后,有的价格都翻了数十倍。”
其实吴杰本人即有这样的经历,“在东阳木雕城,看到我的一件作品被标价78万元,其实当初我卖出去的时候价格还不到10万元。”他说,如果营销做不好,根雕的生产商只能赚取加工费,获得的利润不大。此外,“前店后厂”的生产经营模式,市场上的无序竞争,也使得木根雕产品更显廉价。
业内人士表示,来闽侯买根雕的都是贸易商,因我省没有大型交易市场吸引各种类型的买家,所以货都是在闽侯买的,但都在外省二手交易。“大头的利润就在二级流通中带到外省去。”
虽有技艺支撑,但上街根雕仍处于根雕产业链条的中低端,其产品也仅卖个出厂价、批发价,大利润也大多是被外地经销商赚走。面临“名利双失”,上街根雕也长期深陷“墙内开花墙外香”尴尬窘境。
- 闽侯第二季度落地招商引资项目42项(2019-06-21 07:50:54)
- 闽侯兴起新一轮产业发展热潮(2019-06-21 07:14:41)
- 党组织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 闽侯台企党建走出新路径(2019-06-19 07:58:09)
- 福建美兴物流园二期年内动建 项目规划用地约40亩(2019-06-13 07:28:55)
- 省人大常委会领导赴闽侯现场督办有关代表建议(2019-06-05 23:34:07)
- 地铁接驳7号专线公交6月3日开通 上街居民有福了(2019-05-28 15:03:32)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