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闽剧第一梅”陈乃春:风华绽放 传承悠悠闽韵

2019-10-17 18:38:46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邱陵
  

  【人物名片】

  陈乃春,1952年出生,汉族,福建福州人,著名闽剧表演艺术家,第十届梅花奖得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闽剧代表性传承人,福州市艺术学校名誉校长,闽剧老生科主教,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专家”称号,中共福建省第六届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福建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福建省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福建省专家联谊会理事,福建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代表作品】

  代表剧目有《林则徐充军》、《林则徐与道光帝》、《丹青魂》、《告老尚书》、《孙权与张昭》、《兰花赋》、《黄乃裳》、《赵氏孤儿》、《红鬃马》、《红裙记》等。2014年底,陈乃春应邀参加由中宣部、文化部主办的“2015年新年戏曲晚会”演出,实现闽剧参加新年戏曲晚会演出“零”的突破。

“闽剧第一梅”陈乃春:风华绽放 传承悠悠闽韵

  陈乃春在闽剧《林则徐充军》中饰演林则徐

  福州新闻网记者 邱陵 受访者供图

  闽韵悠悠四百年,琴音淙淙展风华。提起陈乃春,闽剧戏迷们都不会陌生,他外表刚猛、金声玉喉;他富有人缘、为人随和;他能书会画,兴趣宽泛;他博采众长、自成一派;他返本开新、获奖无数;他孕育桃李、硕果累累。

  一直以来,陈乃春在闽剧界有着很高的知名度。早在23年前,他就摘取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荣誉——梅花奖,享有“八闽第一梅”的雅称。在这方舞台上,他倾尽半生心血书写传奇经历,孜孜不倦地带领后辈勇攀艺术高峰。

  两年前,陈乃春从福州市艺术学校校长的任上退居二线,成了“名誉校长”,闲不住的他仍然三天两头地往学校跑,“孩子们要参加各种比赛,有我在,他们心里会更踏实些。”徐徐言谈中,他对艺术的执着,对生活的热忱,便缓缓流淌而出。

“闽剧第一梅”陈乃春:风华绽放 传承悠悠闽韵

  《赵氏孤儿》剧照

  生于梨园世家 九年矿区知青磨砺自强品格

  陈乃春出生于梨园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代名角陈妙轩,其高亢圆润、激越情深的“妙派”唱腔,至今仍萦绕在老福州的脑海中。

  正是得益于浓厚的闽剧文化氛围和家庭艺术气息的影响,陈乃春自幼便对闽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他家在福州文化宫附近,那一带星星点点分布着众多的剧场。夏夜,不过4、5岁光景的小乃春就搬张矮凳,坐在院门口,和左邻右舍一起,看父亲在声情并茂的演出,还时常溜到附近剧场看看戏,“沉浸在优美的唱腔里”。

  看到舞台上父亲和同行们演出,小乃春就万分羡慕,“我在想,哪一天我也能穿上这身戏服,在舞台上表演,那种感受,应该是非常激动的吧。”

  源于心底升腾而起的梦想,陈乃春立下远大志向,要当个像父亲那样的一流闽剧演员。1961年,在父亲的指点下,9岁的陈乃春终于开始了习艺学唱生涯。

  两年后,陈乃春如愿考进福州闽剧院二团,但由于身体瘦弱,不到二年便又离开了剧团。后来,陈乃春加入福建建设生产兵团二团,被指派到龙岩永定开矿,成了当地第一代矿工。

“闽剧第一梅”陈乃春:风华绽放 传承悠悠闽韵

  在原福州军区福建生产建设兵团二团(现永定矿务局)文工团演出。

  回想初到永定,陈乃春感慨良多。那时,从福州到龙岩,整整坐了一天的车,从白天到黑夜,不知过了多少村寨,终于停了下来,而眼前所见,竟是黑压压的一片群山,伸手不见五指。这时,一个老乡拎着一盏洋油灯,由远及近,将他带到一个土楼里,望着铺在地上的稻草,想起远方的家乡和亲人,时年16岁的他,顿时泪流满面。

  幸好,在艰苦劳作中,他结识了一大批从全省各地剧团解散而来的艺人,组成宣传队。他们每天聚在一起练功、排戏,由他们排演的现代戏《沙家浜》、《红灯记》,古装戏《十五贯》等都在矿区的大舞台上演出。九年的时间里,日子过得充实,也让这些热爱戏剧艺术的人们,找回了难得的精神体验。

  “我现在很感谢这段经历,虽然长达9年,但我基本上没有离开过舞台,这给我将来的人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也磨砺了我独立自强的品格。”陈乃春说。

【责任编辑:钟培培】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